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临床症状、病原学、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支气管镜镜下改变,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不同时机对急性期症状、预后影像学的影响,为临床选择介入治疗时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17年09月至2018年12月在大连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住院,临床诊断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并且住院期间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患儿102例,观察临床症状、肺内外并发症、病原学、辅助检查、支气管镜镜下改变,并按病程中行第一次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时机分为:早期介入组、中期介入组、晚期介入组,比较三组之间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胸部影像学、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1.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RMPP中,男女比例1.68:1,平均年龄6.42±3.25岁,所有患儿均出现发热、咳嗽症状,15.69%的患儿出现喘息,发热、咳嗽、喘息持续时间分别为14.33±5.85天、25.58±10.13天、5.63±3.96天。2.102例RMPP中,肺内并发症以胸腔积液最多见,占79.55%;肺外并发症以消化系统症状最多见、占36.96%;胸部影像学最易累及右肺、占48.04%;支气管镜镜下表现以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漂浮最多见、占98.04%。3.102例RMPP中,检出其他病原感染55例、占53.92%,共检出病原60例次:细菌39例次、占65%,病毒17例次、占28.33%,真菌4例次、占6.67%。细菌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最多见、占82.05%。病毒感染以EB病毒最多见、占76.47%。4.102例RMPP中,早期介入组患儿发热、咳嗽、住院时间分别为11.04±2.53天、20.96±6.44天、15.04±4.69天;中期介入组患儿发热、咳嗽、住院时间分别为15.86±4.26天、25.33±5.93天、17.56±6.56天;晚期介入组患儿发热、咳嗽、住院时间分别为20.06±8.85天、38.39±13.71天、19.17±5.98天。三组比较经方差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102例RMPP中,患儿出院时早期介入组总有效率85.42%;中期介入组总有效率77.78%;晚期介入组总有效率72.22%,三组比较经卡方检验,χ~2=1.687,P=0.43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儿出院1个月后,早期介入组总有效率95.83%;中期介入组总有效率94.44%;晚期介入组总有效率77.78%,三组比较经卡方检验,χ~2=6.307,P=0.04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RMPP均出现发热、咳嗽症状,部分患儿出现喘息,肺内并发症以胸腔积液最多见,肺外并发症以消化系统并发症最多见,胸部影像学易累及右肺,支气管镜镜下表现以黏膜充血、水肿及分泌物漂浮最多见。2.约1/2的RMPP合并其他病原感染,其中以细菌最多见,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其次为病毒,主要为EB病毒,混合感染增加了RMPP的临床治疗难度。3.RMPP在病程早中期(21天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可缩短急性期病程,明显改善恢复期的影像学吸收状况,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建议RMPP及早进行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