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变迁研究(1949-1985)——以湖北省为中心的个案分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erain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形式的制度变迁,是研究和探讨建国后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中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在当前,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不仅是理论界研究的热门选题,也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必须予以重视,并需要付出特别的努力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业已表明,"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又是农民收入问题.从世界上一些农业经济取得成功发展的国家来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农户在获得农产品交换的初次收益的同时,取得第二、三产业的收入,乃是维护农民自身利益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极其重要的制度安排.在当前的中国农村,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举措,在各地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并持续得到来自中央政府最高文件决策的支持与鼓励,这说明,不断地变革与创新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将是影响和制约未来中国农村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总结与吸取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变迁中的基本经验与教训,也是避免在未来农村经济组织持续创新中出现失误的重要途径.显而易见,考察和分析建国后农村经济组织的制度变迁过程及其内部的制度安排,其理论与现实意义是不言自明的.该文主要借助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以及马列经典作家有关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原理,运用"制度结构—经济行为—制度绩效"的基本分析框架,在尽可能地占有详尽史料和充分了解与掌握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湖北省为个案,以全国整体的农村经济组织制度变迁为参照,对建国后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从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家庭承包制下的农户经济组织的变迁过程,作了较为详尽的考察与分析.论文分析的总体思路大体是这样的.导论部分主要对选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主要概念、基本理论、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等作出说明;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对建国前与建国后农村经济组织的制度变迁进行总体考察,以便为后续章节的分析提供基础;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对农村经济组织变迁中的产权制度与分配制度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组织内部的产权与分配制度作了对比说明;第五章是对在不同产权与分配制度约束下的农户经济行为进行考察;第六章是对农村经济组织变迁的制度绩效进行分析;第七章是对建国后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变迁过程中的政府作用的简要说明,并对未来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持续创新的目标取向,以及政府职能转换提供基本思路.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兰花叶片秀美、花形独特、馨香清幽,深受各国人们喜爱。不仅如此,大多数兰花还是虫媒花的特点广受学者关注。第一个科学认识兰花与媒介虫关系的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达尔文。完成
本文以苏、浙、皖、京(南京)、沪五省市交通委员会为中心,研究1930——1937年间的东南地区公路交通的建设情况。中国虽然在清末就已出现了用于行驶汽车的城市道路和短途公路,但
生活观是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以及看法,生活观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形成固定的生活模式。本文旨在探析李渔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生活的态度。李渔的一生跨越明末清初,移家杭州
家族、宗族关系是中国古代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探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既有助于中国家族、宗族制度史的总体研究,也有助于拓宽和加深秦汉魏晋
1938—1952年的黄泛区乡村社会走过了一段颇令人感到意外的变迁之路。总体来看是以持续与稳定为主流的变迁之路。黄泛区的农村经济演变,主要表现为一种低水平的持续,在这持续中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对清末新军建设进行了评述。清末新军建设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完成了晚清军事由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的嬗变,引
近年来,观光农业日渐成为国内乡村旅游的新亮点和好去处。观光果园作为其主要开发模式,通过开展采摘、耕种等农事活动,让游客享受田园、回归自然,在旅游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