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舱内电离辐射剂量的仿真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z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由空间环境扰动导致的粒子辐射效应的研究也更加深入。由于受到工程条件的限制,现实情况下不可能对卫星舱内每个点的电离辐射剂量进行探测,因此,对舱内电离辐射剂量的评估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空间粒子辐射环境,包括三种主要辐射源以及它们各自的模型,概括了电离辐射剂量的概念,对国内外评估舱内电离辐射剂量常用的方法和软件做了详细的说明。本文对所用的实测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舱外高能电子数据能很好地反映磁暴造成的扰动,并且与舱内的辐射剂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推出舱外高能电子数据对舱内辐射剂量的变化起主要贡献。介绍了电离辐射剂量的仿真工具Geant4软件,描述了它的特点和使用范围,各个类的关系和功能及用Geant4进行仿真的主要步骤。   最后,将实测高能电子能谱作为入射源,分别对宁静期和扰动期两个阶段的舱内辐射剂量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与实际探测到的辐射剂量增长值基本一致,证明了仿真方法的正确性。将仿真结果加以推广,通过一个屏蔽厚度下的实测辐射剂量可以推出不同屏蔽厚度下的辐射剂量;通过对舱外高能电子通量与舱内一个辐射剂量点相结合的探测,可以推出舱内各点的辐射剂量;选用不同屏蔽下相应能量的高能电子积分通量,通过一个评估系数将其直接转化为辐射剂量,为卫星工程人员对舱内辐射剂量的评估提供了简单快速可靠的方法,对实际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本论文利用TC—1和Cluster-3卫星等离子体和磁场探测数据,以及加拿大地磁台站数据,采用时间叠加法统计研究了2004年TC-1和Cluster-3探测到的175个磁尾中心等离子体片高速流事
学位
川口—劳山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的东南部,长6油层组是该油区的主要石油勘探的层位。研究区的油藏类型主要是低孔低渗的岩性油藏。砂岩类型除常规砂岩,还发育部分高
地壳介质的各向异性主要是由大量充满流体的微裂隙的定向排列引起的,剪切波穿过这种含有微裂隙的介质时会产生分裂现象。剪切波分裂参数与地壳介质的物理性质有关,与区域应力
地幔中存在各种尺度的不均匀性。其中以浅表岩石圈和深部D”区域的不均匀性最为显著。大陆岩石圈和海洋岩石圈间的差异是地球浅表最显著的横向不均匀;D”区域的不均匀包括尺
河草坑地区位于武夷山多金属成矿带中段,处于大富足复式岩体的西部边缘,该带同时也是我国一条重要的铀成矿带,具有优越的铀成矿地质条件。经前人勘查找矿,揭露的矿体主要集中
地脉动蕴含了丰富的地球物理信息,本论文在前人利用地脉动速度记录进行频谱研究的基础上,对地脉动资料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分别选取四川、青海、甘肃台网中心宽频带地震
磁层亚暴是磁层中巨大能量的释放过程,包括电离层亚暴、极光亚暴、磁亚暴和热层亚暴,可引起整个磁层和电离层的剧烈扰动。磁层亚暴约每天发生3-4次,每个磁层亚暴释放的能量相
动态应力触发主要是指大地震快速破裂所激发的地震波传播到某些处于临界状态的高应力区而引起的地震事件。1992年兰德斯7.3级地震后在美国西部许多地区都观测到了动态应力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