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最大的一个凹陷,油气资源储量非常丰富,近些年来对油田产量贡献巨大。油田开发初期,由于资料较少,又受技术水平所限,人们对油藏的认识不一定很全面、很准确。随着油田投入开发以及开发工作的不断加深,必须根据大量生产井的钻井资料和地震及试油等资料进一步加深对油藏的描述和认识,同时,由于增油上产的任务,迫切需要对贝尔凹陷的主力层位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重新的认识与研究,掌握成藏条件的时空匹配关系并分析其成藏主控因素。贝尔凹陷具有分带分段变形特征,明确断裂活动为四期,各期具有不同的构造特征;南屯组基底断裂主要展布方位为近NE和NNE向,与油气关系密切。采用井震结合方法对贝尔凹陷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实现了地层界线的统一。对区内取心井观察描述,结合典型单井相分析,确定研究区为扇三角洲前缘—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湖泊相的沉积体系,南二段经历了水进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南一段经历了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南二段和南一段为本区的主要源岩层,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是本区的最重要相带。对凹陷内各主要油区典型油藏进行解剖,总结了油气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分布规律。大一段泥岩为区域性盖层,大二段和南屯组泥岩为局部盖层,油藏大多是自生自储型组合。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包括:源岩控制油气分布,油气分布受控于有利的沉积储集相带,主断裂带控制油气富集。结合成藏要素,建立了贝尔凹陷南屯组油气成藏模式,认为发育的几种类型油藏为透镜体型油藏、断块型油藏、断层-岩性型油藏、断层-不整合型油藏和地层不整合型油藏。依据有利区评价原则,综合探区试油结果优选出勘探有利区为贝西斜坡南部和贝西次凹北洼槽及南洼槽,区内II类圈闭较发育,油藏类型主要为构造油藏及复合油藏,针对各有利圈闭提出了3口优选建议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