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晶态合金是二十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优良磁学性能的新型功能材料。1992年人们在非晶态合金丝中首次发现了巨磁阻抗(GMI)效应,目前世界各国学者都在积极开展新型GMI磁电传感器的研究工作。本文在非晶态合金带GMI效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颖的电流传感器,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对由不同化学成分所组成的非晶态合金的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非晶带的磁畴结构模型,利用线性化Maxwell方程组及Landau-Lifshitz方程,推出在交变磁场及外加直流磁场作用下铁磁材料的与取向相关的磁导率表达式,得到对方位角平均的相对磁导率及阻抗计算公式等相关理论,从而揭示了GMI效应的产生原因及工作机理,并分析了磁畴结构、磁致伸缩、磁各向异性、工作温度对GMI效应的影响。选取成分为Co66.5Fe4(SiB)27Mo2.5的非晶带作为敏感材料样品;研究了脉冲电流退火对样品GMI效应的影响。实验分析了退火后样品的GMI效应与正弦驱动电流频率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低频下最大阻抗变化率(GMI)max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大,当达到特征频率(f=1MHz)后又随频率的进一步升高而减小。在频率f=1MHz,幅值Ip=10mA时,(GMI)max最大可达42.5%。用经脉冲电流退火后的非晶带GMI效应研制出一种可进行非接触式测量的电流传感器。设计了高频信号发生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对非晶带进行励磁,然后通过前置放大电路、峰值检波电路、低通滤波电路及差分放大电路对非晶带两端的输出电压进行信号处理,对传感器电路进行了参数优化设计,通过施加偏置电流调节GMI效应的线性区域,使该传感器在—0.15~0.15A的测量范围内精度为±0.81%FS;通过负反馈设计进一步提高了传感器的精度和测量范围,在—0.9~0.9A的测量范围内精度可达±0.62%FS,其可用于弱电流的检测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