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古代一种独立的且极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源自于唐朝,最早是私人进行论道治学的书斋和官府进行藏书、整理典籍的机构。后经书院教育家们的努力和政府的扶持,到宋明时期其职能已经延伸到藏书出版、讲学论道、习礼育人等方面。明以后又开始向朝鲜、日本等地传播,既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又推动了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直到十九世纪末光绪帝的一纸诏令,改书院为学堂再加上现代大学制度的涌入,使贯通了中华文明的书院教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在书院发展的近千年来,其形成了完备的德育体制,特别是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德育课程设置、德育评价考核等方面。一代代书院教育家们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始终坚持“德育为先、以德育人”的理念,将提高生徒们的道德修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对我国高校走出当前德育困境有很大的启示。 本文从传统书院的概述、德育内容,传统书院的运行和评价机制,当前高等院校德育现状和传统书院道德教育的现代价值等方面展开的。其中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包括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相关概念界定等四个部分。第二部分是古代书院的发展概述和德育内容,主要包括书院的发展脉络、对社会的贡献、德育内容和特点等四个方面。第三章是古代书院德育培养的运行和考核机制,第四章是我国当代高校德育现状,包括当前的道德困境和借鉴传统书院应坚持的原则。第五章是传统书院道德教育的当代启示,是在前四章分析把握书院德育实施和评价的基础上,概括的创新德育方式、构建新型评价体系等启示。 在前人基础上对传统书院进行专题研究,可以肯定书院在传承中华文明上的巨大作用,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书院德育思想,从而更深层次地认识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的不足,对十八党中央提出的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历史依据,不断促进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