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将承受挫折的能力视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具体目标。提高初中生应对日常学业挫折的能力,并引导其在后续的学习中积极地投入并适应性地应对挫折和挑战尤为重要。日常学业弹性是学生积极适应并成功应对日常学习中典型学业挫折、挑战和困难的能力,其操作性定义分为静态的能力性定义和动态的适应性定义。在挫折任务中的坚持性是其适应性的具体表现之一。动机是预测学生日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将承受挫折的能力视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具体目标。提高初中生应对日常学业挫折的能力,并引导其在后续的学习中积极地投入并适应性地应对挫折和挑战尤为重要。日常学业弹性是学生积极适应并成功应对日常学习中典型学业挫折、挑战和困难的能力,其操作性定义分为静态的能力性定义和动态的适应性定义。在挫折任务中的坚持性是其适应性的具体表现之一。动机是预测学生日常学业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两个子研究,分别从日常学习弹性的静态和动态角度探讨了初中生的自主利他动机与日常学业弹性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供参考的教育启示及建议。研究一采用问卷法,分别以《中学生利他学习动机问卷》、《儿童和青少年基本心理需求量表》和《学业浮力量表》为测量工具,以608名七、八年级学生为被试,测查初中生在学习中的利他动机、自主性和日常学业弹性。采用SPSS 23.0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初中生的利他动机、自主性和日常学习弹性的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和作用路径。结果发现:(1)利他动机的年级和性别交互作用显著,七年级女生的利他动机略高于男生,到八年级男生的利他动机升高,女生的利他动机下降,男生的利他动机显著高于女生;(2)自主性水平的年级和性别交互作用显著,七年级女生的自主性显著高于男生,到八年级男生的自主性升高,女生的自主性下降,男生的自主性高于女生;(3)八年级学生的日常学业弹性水平显著高于七年级,而且男生的日常学业弹性水平要显著高于女生;(4)初中生的利他动机、自主性和日常学业弹性之间呈两两正相关关系;(5)自主性在利他动机和日常学业弹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二采用实验法,分为实验2A和实验2B两个单因素两水平的被试间设计的子实验。实验2A以利他动机为自变量,以部件组字任务中的坚持性为因变量,探讨自主选择条件下,利他和利己动机对坚持性的影响。以45名八年级学生为被试,其中,自主利他动机组25人,自主利己动机组20人。以部件组字任务为载体,以学生在部件组字任务中的坚持时间和坚持率作为坚持性指标,以自主性、对部件组字任务的感兴趣和擅长程度为控制变量,以简单题的反应时为协变量。采用E-prime编程,系统自动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及按键数据,后采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随机化检验、操纵有效性检验、题目设置检查以及不同动机下初中生应对挫折任务的坚持性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自主利他动机组的初中生在应对困难题和无解题的坚持时间和坚持率上均显著高于自主利己动机组。实验2B以自主性为自变量,以部件组字任务中的坚持性为因变量,探讨利他情境中,自主和非自主利他动机对坚持性的影响。以49名八年级学生为被试,其中,自主利他动机组24人,非自主利他动机组25人。以自主性作为自变量,自变量的两个水平分别为自主利他动机和非自主利他动机,以学生在部件组字任务中的坚持时间和坚持率作为因变量指标,以感知亲社会影响、对部件组字任务的感兴趣和擅长程度为控制变量,以简单题的反应时为协变量。采用E-prime编程,系统自动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及按键数据,后采用SPSS23.0对数据进行随机化检验、操纵有效性检验、题目设置检查以及不同动机下初中生应对挫折任务的坚持性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自主利他动机组和非自主利他动机组的初中生在应对困难题的坚持时间和坚持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应对无解题的坚持时间和坚持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自主利他动机组的初中生其坚持时间和坚持率均显著高于非自主利他动机组。研究一和研究二共同说明了自主利他动机对初中生日常学业弹性的积极影响,针对总体研究结果,提出教育启示及建议:1.初中生的利他动机与日常学业弹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清楚地认识到利他意识在教育中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利他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树立利他动机。2.初中生的自主性与日常学业弹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满足其基本心理需要。3.八年级学生的日常学业弹性水平要显著高于七年级学生,年级低的学生更难以应对日常学习中的挫折和困难,因此,应落实挫折教育,并将挫折教育常态化。4.男生的日常学业弹性水平要显著高于女生的日常学业弹性水平,应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社会性别角色。
其他文献
利他行为是指个体发自内心做出的对他人有所帮助的行为。依恋是指婴儿与其主要照顾者之间形成的亲密且稳定的情感关系。共情是指个体对他人的思想和情感进行敏锐感知的能力。大量的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了个体依恋可以对利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共情能力是每个人形成利他行为的根源动力。但是,依恋、共情能力和利他行为在小学生阶段的发展特点及其关联仍未明晰。所以,本研究利用问卷调查法解决以上问题。采用修订版父母同伴依恋量表、中
疫情期间,网络学习呈现常态化趋势,青少年逐渐形成了媒体多任务的习惯。在媒体多任务与认知控制以及学业的相关性方面,已有研究未使用统一的媒体多任务测量方法以及实验设计,因此未形成一致结论,难以为我国青少年媒体使用提供准确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应用范围较广的媒体使用问卷以及经典实验范式,具有普遍参考价值。本研究采用自我报告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媒体多任务与国内初中生认知控制和学业的关系。预实验以天津市
近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初中生正处在问题行为的高发阶段,情绪起伏变化大,具有不稳定性,且焦虑和抑郁情绪频发,是这一阶段常见的内化问题行为,严重破坏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低,容易出现冲动行为。同时,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放开,亲子关系面临着许多挑战,初中生与父母的关系经常是紧张和疏离的。因此探讨亲子关系(亲子亲合)、自我控制和初中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与诉求日益突出,社工机构在城市社区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特定功能。本文通过对S市实践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社工机构与政府、居委会、居民等之间的关系处境较为复杂。从正功能看,社工机构扮演着精细化服务提供者,促进服务式治理,扮演着虚实化平台搭建者,推进参与式治理,扮演着多元化资源链接者,增进福利式治理。从负功能看,社工机构面临着方式非便捷化、参与非广泛化、效益
青少年期一般指11至18岁,这是个体生命历程中一个关键又特殊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的生理、认知、社会性等均会发生巨大的发展与变化,与此同时,青少年也会迎来学业和人际等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防止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发生,使青少年顺利安全的度过这一阶段,是青少年教育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以往研究证明,冲动性与青少年身心健康密切相关,这使其成为了心理学领域最常被探索的人格特质之一。本研究以人格的毕生发展观
心理弹性是初中生应对各种应激性生活事件、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重要能力。本研究通过调查初中学生心理弹性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适合学生心理弹性提升的理论和方法指导,选择恰当的干预形式,以期探究出一种操作性强、易推广的、适用于初中生心理弹性提升的教育干预方案并检验其有效性,最后提出相关教育建议。因此,本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研究一:现状研究。选择天津市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共392名)作为研究对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要推进国家管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同时明确提出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因此,社区层面的网格化治理成为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但是社区网格化治理在实际运作中的真实状态是什么样的、是否会面临现实困境、我们又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都是当前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治理理论为支撑,选取J社区为案例,运用参与式观察法、
当今社会,对于每个人而言,人际关系质量和人际交往能力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之前的重要过渡阶段,面临着身心发展上的巨大变化。他们的人际关系情况值得我们心理教育工作者关注。本研究试图揭示小学高年级学生与父母及同伴之间的依恋关系、共情和在人际关系上存在的困扰状况;小学高年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对人际关系困扰的内部影响机制。用问卷调查法完成数据收集,选择了甘肃省某市两所小学5
抑郁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精神问题。数据表明,中国成人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6.8%。目前的抑郁临床诊断常采用自陈量表,相比自陈量表,眼动技术提供的眼动指标更加客观。因此,本研究使用眼动技术来探讨识别高抑郁倾向大学生。本研究由两个实验组成。实验1,探讨高抑郁倾向、低抑郁倾向大学生观看非情绪图片时眼动特征。采用2(抑郁倾向组:高、低)×2(任务类型:相似性判断、差异性判断)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要求被试
自安装(加装)双高度限位要求执行以来,检验中遇到了双限位控制形式的选择存在纰漏以及特殊机型采用的第二级高度限位控制点的设计不够完善会造成起重机故障恢复时存在冲顶风险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电路分析,明确了双高度限位控制形式的选择以保障安全冗余性为优选的原则,同时考虑故障恢复时操作简易且安全可靠的电路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