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国慢性肝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前瞻性多中心队列及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和病程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j82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中国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登记研究设计和基线资料背景及目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定义和诊断在西方型和东方型之间有所不同,酒精性肝病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epatitis B virus,HBV)分别是东方型和西方型ACLF的主要病因。为了确定是否有针对不同病因的ACLF的统一诊断标准和常规治疗方案,目前迫切需要一个具有与欧洲CANONIC(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 in Cirrhosis)研究中使用的相同入排标准和疾病观察指标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在亚洲,HBV患病率很高。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自中国的大学附属的三甲医院的14个全国性肝脏疾病中心,持续招募成功入组了2600名患有急性失代偿或急性肝损伤的各种病因的慢性肝病(肝硬化和非肝硬化)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收集并且每月进行一次连续随访直至出院后36个月。结果:研究设计纳入了2600名患者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NCT编号NCT02457637)。在这些患者中,71.5%患有HBV相关慢性肝病,1833例伴有肝硬化,767诊断为非肝硬化。数据显示了来自每个参与中心的登记患者的数量和比例以及有或没有肝硬化的慢性肝病的基线特征。第二部分慢性乙肝肝炎患者的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需要特定的标准背景及目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最常见诊断标准是由欧洲CANONIC(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 in Cirrhosis)研究建立的,用于伴有急性失代偿(acute decompensation,AD)的酒精性肝病或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硬化患者。我们的目的是建立特异性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的ACLF诊断标准。方法:研究纳入了1,402例HBV相关性肝硬化伴有AD的患者,建立了一个在14家中国大学附属的三甲医院收治的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并采用与欧洲CANONIC研究相似的循证方法。结果:我们建立了一种新的五个器官衰竭(organ failure,OF)评分系统,循环衰竭因其低(0.9%)患病率而被排除。单个OFs(凝血[INR≥2],肝[胆红素≥22.0 mg/d L],肾[肌酐≥1.5 md/d L],呼吸[呼吸辅助通气技术],脑[显性肝性脑病]),并基于相关的死亡率和OF数量建立了ACLF的定义,其与欧洲定义不同。ACLF、ACLF-1级(1个OF)、ACLF-2级(2个OFs)和ACLF-3级(3-5个OFs)的患病率分别为40.9%,25.4%,11.1%和4.4%。28天除去移植的死亡率分别为22.0%,11.9%,32.9%和66.1%;没有ACLF的患者28天死亡率为1.8%。与没有ACLF患者相比,ACLF-1级的28天死亡率的相对风险为6.6。在我们的患者中使用COSSH标准(在HBV相关的肝硬化中建立,但主要基于CANONIC标准)或欧洲CANONIC标准分别导致37.2%和65.8%的假阴性和15.7%和0.9%的假阳性诊断。另外,我们的标准在890的队列中得到了验证。结论:HBV相关性肝硬化伴有AD的患者的ACLF需要特定的诊断标准。欧洲CANONIC研究中制定的标准对于这些患者的ACLF诊断是不准确的。注册号:NCT02457637。第三部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患者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病程、预测因素和预后背景及目的:中国慢性肝功能衰竭协会(Chinese Chronic Liver FailureConsortium,Ch.CLIF-C)Canonic研究是对1402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肝硬化患者的一项观察性队列研究,旨在研究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本文报道了该综合征的临床病程。方法:研究记录了患者在入组时,入组后4天和7天以及在住院28天内随访期间每周获得数据。还记录了长期死亡率。其中828例患者无ACLF,574例患者入组时有ACLF(ACLF-1:356;ACLF-2:156;ACLF-3:62)。结果:共有4种临床过程模式:1、ACLF发展:8.6%无ACLF的患者发展到ACLF;2、ACLF改善:251例患者(43.7%);在这些患者中,186例(74.1%)发生ACLF缓解(最后一次评估无器官衰竭);3、稳定病程(ACLF无变化):222例患者(38.7%);4、ACLF恶化:71例患者(12.4%)。在51%的ACLF患者中,在入组后第一周内出现了临床病程的变化。非严重(最终评估无ACLF或ACLF-1级)或严重(ACLF-2级和-3级)临床病程模式的ACLF患者28天和90天生存率分别为93.6%和83.1%,53.9%和33.8%。研究设计并验证了预测ACLF临床病程严重程度(AUROC曲线:0.82)的新的高度准确评分(Ch.CLIF-C临床病程评分,包括年龄,感染,血清胆红素和入组时的INR),并确定了界值,将患者分为发展严重临床病程的高(63.3%)和低风险(12.5%)组。结论:HBV肝硬化患者的ACLF具有极其动态变化的短期临床过程,对最终预后有很大影响。通过Ch.CLIF-C临床病程评分,可以在诊断时准确预测临床过程的严重程度。
其他文献
背景:心脏毒性限制了阿霉素的临床应用,本研究旨在探索新型右旋糖酐基纳米载体阿霉素(简称纳米阿霉素)对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方法:纳米凝胶载体可作为一种持续、可控的靶向药物传递系统,我们自主研发了一种纳米凝胶载体的阿霉素,其在肿瘤弱酸性环境下(p H 5.0)的释放量是系统循环条件下(p H 7.4)的两倍。结果:与常规阿霉素相比,应用纳米阿霉素的淋巴瘤细胞株具有更高的药物入胞浓度,更易诱发凋亡,降低P
学位
第一部分白血病干细胞来源的Il-36γ通过诱导免疫抑制微环境促进白血病的进展和复发少数白血病干细胞可以重塑造血微环境以促进白血病的进展或复发,但其潜在机制仍未明确。我们发现,含有PML-RARα融合基因的白血病干细胞起源的Il-36γ通过活化骨髓中的炎性单核细胞,在白血病发病早期促进白血病的进展。具体机制为,Il-36γ可以通过刺激Ccl3分泌,与其自身协同活化炎性单核细胞,促进白血病干细胞增殖,
学位
背景胃癌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易转移等特点,其发生与发展的具体机制仍未明确。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类不具备编码蛋白质能力或是仅能够编码微肽的核苷酸链,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近年来,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被发现认识。我们前期的工作中发现了一系列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中差异表达的lncRNAs,其中FMO6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
学位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分泌CXCL5的分子机制,以及CXCL5和CCL19对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从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提取原代间充质干细胞(MSC),运用干细胞诱导分化实验、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鉴定MSC,并研究MSC上清液对结直肠癌细胞中CXCL5表达的影响。q PCR筛选TMSC和N-MSC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western blot、中和抗体、抑
学位
以建构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分析“酸、碱、盐”的教学现状,整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知识内容为一教学单元,建立“基于物质类别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反应规律”这一学科大概念。本单元教学设计以探寻医药应用中的酸、碱、盐原理奥秘的主题活动为情境,利用元素守恒思路、微观探析活动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树立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充分彰显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期刊
第一部分调肝补肾消积疗法对晚期乳腺癌稳定期患者临床疗效的评价目的:探讨中医调肝补肾消积疗法对晚期乳腺癌稳定期患者疾病进展、中医症候、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设计的研究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9月~2017年9月一线化疗结束后,病情评估稳定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00例,以是否接受中医调肝补肾消积疗法的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服
学位
目的:嗜铬细胞瘤是以(假性)缺氧环境为特征的肾上腺髓质肿瘤,其血管生成增加不仅造成术中出血和手术困难,并且促进肿瘤恶性进展。本研究拟(1)验证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血管生成的相关分子;(2)初步探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血管.生成的机制;为嗜铬细胞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定量蛋白质组学筛选嗜铬细胞瘤血管生成相关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验证临床相关性。(2)在小鼠嗜铬细胞瘤细胞中诱导假性缺氧
学位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是复杂的慢性血管壁炎症性疾病,涉及到多种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参与,是引起全世界范围内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易损斑块的破裂可引起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等危险事件。而自噬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细胞内降解过程,被认为是心血管系统的潜在治疗靶点;然而自噬能否稳定易损斑块,及其细胞和分子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通过左颈动脉与左肾动脉的半结扎手术建立
学位
目的:应用四维超声心动图结合二维斑点追踪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功能及预后。内容: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根据事先制定的准入及排除标准,收集病人基本信息,采集心超及BNP、6分钟步行距离等基线数据,每3个月电话随访一次,观察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2017年7至11月,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17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及南院经右心导管确诊的肺动脉高压患者5
学位
研究目的:体外探讨对克罗恩病(CD)治疗有效的药物联合使用对单核-巨噬细胞与T细胞的促凋亡作用;体内探讨6-硫代鸟嘌呤(6-TG)与5-氨基水杨酸(5-ASA)联合用药对DSS模型小鼠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同时,收集临床资料探讨CD诊断和治疗在2005-2014年间的变化。内容和方法:(1)采用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系(THP-1),培养液中分别添加青蒿琥酯(ART)和免疫调节剂(6-巯基嘌呤(6-MP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