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华文明,植根于农耕文明。中国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不断发展创造出丰富多彩、独特鲜明的人类农业活动遗迹,即农业古遗址。当前关于农业古遗址的研究还只是在局部或微观层面,缺乏对农业古遗址时空分布规律的系统总结与研究。研究农业古遗址的时空分布规律,可挖掘出历史进程中隐藏的人类活动信息,同时对今后保护、传承和利用这些重要农业文化资源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与农业、农耕相关的古遗址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明,植根于农耕文明。中国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不断发展创造出丰富多彩、独特鲜明的人类农业活动遗迹,即农业古遗址。当前关于农业古遗址的研究还只是在局部或微观层面,缺乏对农业古遗址时空分布规律的系统总结与研究。研究农业古遗址的时空分布规律,可挖掘出历史进程中隐藏的人类活动信息,同时对今后保护、传承和利用这些重要农业文化资源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与农业、农耕相关的古遗址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提出利用核密度分析和标准差椭圆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农业古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一种将空间统计指标分析、时空立方体和空间统计量随时间变化分析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农业古遗址的时空热点分布特征。同时,本文以华东地区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本文主要取得如下结论:(1)基于GIS的农业古遗址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方法。基于GIS技术选用核密度分析方法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方法对农业古遗址进行空间分析,可直接反映出在一个连续区域范围内分散的农业古遗址点空间分布情况以及农业古遗址的空间布局特征。(2)基于G-STC-M的农业古遗址时空热点分布研究方法。先提出对农业古遗址数据进行时空立方体的构建,再提出将Getis-Ord Gi*方法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结合,对农业古遗址时空立方体进行时空热点分析,挖掘出农业古遗址时空热点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以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结合表达农业古遗址的时空热点分布及变化趋势,体现出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变化规律。(3)农业古遗址时空分布研究的案例分析结果。以华东地区唐朝至清朝时期的农业古遗址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在唐宋时期,农业古遗址核密度值较高地区有淮安市、上海市、苏州市、嘉兴市等,且标准差椭圆中心主要集中在江苏无锡市和浙江湖州市一带。而到元明清时期,较高核密度值的地区主要在镇江市、南京市、湖州市和嘉兴市等,标准差椭圆的旋转角明显改变,且产生了由西至东方向的迁移趋势。研究区内的农业古遗址时空热点主要集中分布在江苏、安徽地区。江苏省的新增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和常州市;安徽省的新增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滁州市和马鞍山市。
其他文献
草甘膦(GP)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除草剂,在水环境中普遍被检出,其在水环境中的残留可能会危害非靶标水生生物,严重威胁水生生态系统健康。同时,由于大量不合理地使用含磷洗涤剂和化肥,导致大量磷酸盐进入水环境系统,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从水环境中去除GP和磷酸盐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环境修复中最有吸引力的材料之一,但多数MOF
同时高效去除放射性阳离子和阴离子是核废料修复和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的和具有挑战性的研究。在放射性废物中,235铀(235U)作为当前核能的主要来源而普遍存在。235U通常以UO22+的形式存在于环境中,其放射性和毒性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构成严重威胁。U(VI)的裂变会产生较长半衰期的99Tc,会极大地干扰乏燃料循环过程中铀的提取,99Tc具有较强的放射性和流动性,因此高锝酸盐(99Tc O4-)的
三唑酮类杀菌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同时,其农药残留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实现产地绿色修复的重要途径,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可以解决传统微生物修复技术有效浓度低、环境竞争力弱、抗毒性污染能力差等不足,近年来受到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课题组前期通过富集培养法对肠道菌群进行分离纯化筛选出的三唑酮降解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命名为SM3)作为固定
砷(As)和镉(Cd)是两种对人体有着强烈毒害作用的重金属元素,常共存于矿区周边土壤。随着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流,这些有毒物质进入农田生态系统,威胁着农业安全生产和人体健康。水稻是我国乃至亚洲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为先淹水后排水的种植方式以及独特的生理特性而更容易富集As和Cd,稻米中As、Cd污染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硫(S)也影响土壤中As、Cd迁移转化。稻田硫肥的
染料废水的安全、高效处理已成为印染、纺织等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以硫酸根自由基为基础的高级氧化技术(SR-AOPs)在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治理方面受到广泛关注。钴基催化剂被认为是活化过一硫酸氢盐(PMS)最高效的催化剂,但是泄漏的钴离子易对人体健康产生风险,限制了其应用。而碳-金属限域催化剂通过将金属颗粒限制在碳材料构成的空间内部,可有效抑制金属离子浸出的问题。本论文分别通过自组装法和硬
本文优化了植物螯合肽的提取方法,研究刚毛藻植物螯合肽对铅胁迫的亚细胞响应,研究了不同Pb2+胁迫浓度(0、0.5、1.0、2.5、5.0、7.5、10.0mg/L)下Pb2+在刚毛藻植物螯合肽中的分布。探讨了刚毛藻中非蛋白质态巯基总量(NPT),谷胱甘肽(GSH),植物螯合肽(PCs)对Pb2+的吸收情况,分析了Pb2+在刚毛藻植物螯合肽中的吸收浓度及在刚毛藻Pb吸收中的占比。通过FTIR并拟合出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以及滥用的情况已经越来越普遍。自然水体环境中常检测到超过安全浓度范围的抗生素存在,由于抗生素不易被完全吸收且在水中具有难降解的性质,会导致水体中抗生素的不断积累。抗生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会对肾脏、造血系统造成损伤,甚至产生致癌、致畸等效应,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吸附法因其成本低廉、高效稳定、无毒无害副产物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其具有高比
植物入侵对中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推进,酸雨现象频发,被认为是全球三大生态环境灾害之一,我国已经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第3个主要的酸雨污染地。酸雨及其酸性物质的沉积对植物入侵的影响是复杂多变的,因此,研究入侵植物在酸雨胁迫下的生态适应能力和耐受力,以此了解在酸雨发生地植物的入侵机制,对酸雨发生地入侵植物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Alternant
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最常用的抗抑郁类药物。由于大量的使用以及在污水处理厂无法完全去除,SSRIs不断地进入水环境中,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构成威胁。其中,氟西汀(FLX)和舍曲林(SER)是目前临床应用中最为广泛的两种SSRIs。微藻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之一,是评估污染物生态风险的重要指示生物。同时,微藻能够有效去除多种环境污染物,具有固碳、环境友好、经济附加值高等优点,在
本文基于电极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技术的工艺特点,将生物电化学系统引入人工湿地,构建电解强化潜流人工湿地(E-CW),探求E-CW异/自养反硝化作用条件的优化控制,提高系统对含有高浓度硝酸盐氮、低碳氮比(C/N)废水的反硝化脱氮效果。研究不同电压强度、电极放置形式、不同C/N比及光能电势波动对反硝化脱氮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并将其与传统潜流人工湿地运行性能进行对比。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