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各国国内税收制度的相互作用可以造成国际征税管辖权的交叉,进而产生了双重征税。因此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共同认为,为建立更完善的世界征税与营商环境,取消双重征税制度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上,各国通过多边协商谈判制定国际税收规则,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具有确定性的国际税收规范。然而,除了面临全球化加剧的各国之间差距和贸易摩擦,旨在消除重复征税的双边税收条约,其内部又存在有无饶让条款、协定税率高低的差别,也存在加剧税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国国内税收制度的相互作用可以造成国际征税管辖权的交叉,进而产生了双重征税。因此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共同认为,为建立更完善的世界征税与营商环境,取消双重征税制度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上,各国通过多边协商谈判制定国际税收规则,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具有确定性的国际税收规范。然而,除了面临全球化加剧的各国之间差距和贸易摩擦,旨在消除重复征税的双边税收条约,其内部又存在有无饶让条款、协定税率高低的差别,也存在加剧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等问题,以上对贸易流量与结构的影响产生了不确定性。现有文献对双重征税条约对双边贸易活动的潜在影响的研究不够丰富,本文研究双边税收协定对贸易的作用机制以及双边税收协定如何改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首先通过比较双边税收协定的内容和阶段性差异,对我国对外贸易现状进行定性分析。其次,本文围绕税收协定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本文选取海关总署数据在线查询平台、国际统计年鉴、世界银行的WDI、WGI数据库中所涉及全球2001-2017年的统计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引力模型,对双边税收协定是否能促进我国贸易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双边税收协定生效并没有对双边贸易总量产生明显的导向作用;但在探索阶段双边税收协定对双边贸易总额发挥了显著促进作用。其次,双边税收协定存在显著的不对称效应,即对我国出口额比对进口额有更明显的正向影响。换言之,从贸易结构角度来看,双边税收协定政策具有净出口效应。在机制检验中,发现双边税收协定通过降低贸易税收负担从而传导至出口。此外,考虑到协定的内容差异、有效期差异、区域差异、收入差异、营商环境差异、制度距离差异,以及内生性问题,本文通过异质性和工具变量等证实了实证结论的可信度。根据研究结果,双边税收协定在贸易流量和贸易结构上发挥了不同的效用,但双边税收协定制度仍有待完善之处。据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我国政府应及时修订协定条款,以应对多变的贸易环境;其次,税收协定应凸显协定税率的效用,扩大税收饶让的适用范围;最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建立长效的税收协定机制。
其他文献
近年来政府报告中多次指出我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告别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模式,经济发展必须从供给端发力,如何提高微观主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地位重要,它们是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基础,在推动经济增长、带动就业、提供税收收入和稳定社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却在发展方面存在困难,尤其是税负高的问题,使其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遭受严重的瓶颈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改革深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已基本建立,其中个人股权交易市场规模也在扩大,个人股权转让活动日益频繁。但个人股权转让具有隐蔽性、复杂性与多样性,税务机关难以掌握实际的涉税交易信息,再加上股权转让个税相关政策的不完善与不确定性,交易者在股权转让中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较低,偷逃税行为频频发生,从而导致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税收严重流失。在股权转让个税纳税不遵从行为的实际管理中,股权转让
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征收机构的选择权被赋予给征收所属当地的人民政府,征收主体既可以是社保部门,也可以是税务机关。于是,我国出现了“双主体三模式”的多元化征管体制。“双主体”是指社保部门和税务机关。“三模式”是指“社保部门全责征收”模式、“社保部门核定、税务机关代征”(以下简称“税务代征”)模式和“税务机关全责征收”(以下简称“税务全征”)模式。2017年以前,税务代征
随着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能源消耗和环境等重大问题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一定挑战。高耗能产业是中国制造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中国经济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后都离不开对该产业所日积月累做出的不懈努力,而与此同时,由于高耗能产业又在能耗与环保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占有着关键地位,所以其产出效益的改善在较大程度上也能促进能源节约与环保,是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方面。税
随着经济法律关系日益复杂,税款征收的难度也日益提高。由于适用法律错误,征纳双方对于法律条例的理解出现偏差等原因造成的错误征纳也难以避免。由此导致的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争议也与日俱增。有关于溢缴税款退税的争议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种。究其根本,需要追溯到溢缴税款退税的法律规定。溢缴税款退税的法律规定基于《征管法》第51条,主要解决纳税人溢缴税款如何退还的问题。我国关于溢缴税款退税的立法现状较为分散,税务
财政层级改革包括财政体制上实施“县财省管”改革和经济管理上实施“强县扩权”改革。财政“县财省管”改革的初衷是为了壮大县(市)域经济的财权,缓和收支矛盾;经济管理上实施“强县扩权”改革是为了扩大县(市)域经济事务管理权。无论是财政分权还是经济事务管理上的行政分权,政府层级改革均对县(市)域经济产生了影响。作为市场主体的各类企业是经济双循环的重要载体,既关乎经济发展大局,又与居民就业和消费相连。然而,
无论是关联交易还是避税均是近年来理论界与实务领域探讨的热点话题。关联交易一词原是中性词汇,然而,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关联交易逐渐从公允变成了不公允。早期关联交易的不公允主要危害的是外部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而现在关联交易的不公允则越来越多的指向国家的税收利益。因此,众多文献在研究关联交易时,都会将避税作为关联交易的动机之一,而本文主要是研究消费税税目调整对关联交易避税产生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
慈善事业在我国治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疫情防控中,企业、个人、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通过慈善捐赠参与疫情救助,可以有效补给公共卫生事件的款物缺口。且基于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状,慈善捐赠在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大有可为。企业是我国参与慈善捐赠的重要主体,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此外,当下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慈善捐赠支出是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一个
股权转让是企业筹集资金、调整股权结构、整合优质资源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中小企业迎来发展机遇,自然人股东参与资本市场运作的比例不断增加,股权转让市场规模扩大,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股权转让形式日益复杂,税务机关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自然人股东在股权转让时面临较大的税务风险,税务纠纷不断增加,给自然人股东带来不利影响。实际情况中,自然人股东对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的发展下,我国高收入群体的国际经济活动逐渐增多,也随之产生了大量跨境避税行为,导致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源流失严重。避税模式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在国际避税地建立受控外国公司,通过将海外经营业务的利润囤积在境外,最终达到逃避居住国纳税义务的目的。之前我国的反避税对象主要集中在企业,由于居民个人的反避税征管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使得税务稽查案件只能采取其他办法,导致我国税务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