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大网膜切除联合腹腔热灌注预防原发性肝癌破裂术后腹腔转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大网膜切除联合腹腔热灌注预防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破裂出血患者术后腹腔转移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搜集并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2009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6例PLC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单纯切除组(S组)44例和联合治疗组(C组)52例;单纯切除组(S组)行肿瘤切除术后,常规应用温热蒸馏水冲洗腹腔;联合治疗组(C组)在手术切除肿瘤病灶的同时,沿大网膜根部行大网膜切除术,然后温热蒸馏水冲洗腹腔,术后1d行腹腔热灌注治疗。观察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率、腹腔种植转移率及远期疗效。 结果:术后S组腹腔内种植转移发生率为25.6%(10/39),C组为4.2%(2/4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联合治疗(OR=0.125,95%CI0.025~0.630,P=0.012)是术后腹腔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C组病人的腹水量要远低于S组;两组术后DFS和O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PLC破裂出血的病人,当肝功能及一般情况允许时,在行肝脏肿瘤切除的同时行大网膜切除联合腹腔热灌注,不增加围手术期风险,能明显地降低术后腹腔种植转移的发生率,同时减少术后围手术期腹水量,改善术后生存。 第二部分手术时机的选择对原发性肝癌破裂术后预后生存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手术时机的选择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破裂出血术后预后生存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52例PLC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肿瘤的同时行大网膜切除,术后1d行腹腔热灌注;依据PLC破裂出血发病至手术切除间隔时间的统计学特点,以2周为界,将患者分为早期(<2周)手术组21例和延期(≥2周)手术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腔转移风险及生存预后,并通过多元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 结果:早期组术后DFS与延期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OS的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期组仍优于延期组。多元Cox回归分析证实肿瘤大小(HR=1.087,95%CI1.019~1.160,P=0.012)和脉管癌栓(HR=2.698,95%CI1.164~6.252,P=0.021)是术后D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肿瘤大小(HR=1.089,95%CI1.005~1.160,P=0.035)是术后OS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间隔时间与术前ALT、肿瘤大小、脉管癌栓、TBIL、术前ALT、肿瘤数目密切相关,而随着间隔时间的延长,肿瘤生物学行为存在逐渐进展恶化倾向(肿瘤增大、癌栓形成等)。术后总的腹腔内种植转移发生率仅为4.2%(2/48),早期组腹腔转移率(0%)低于延期组(7.1%);术后病理证实早期组和延期组(0 vs22.6%)术中大网膜受肿瘤侵犯者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PLC破裂出血患者,早诊、早治,减少误诊、延诊,积极早期手术以缩短PLC破裂发病至手术的间隔时间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生存,降低肿瘤复发、死亡及腹腔转移风险,延长术后DFS及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