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摇摆剪力墙及其结构抗震减振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f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建构筑物结构和基础设施抗震防灾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又始终是土木工程不断解决新的挑战和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建筑结构预制装配化是我国建筑工业化、信息化乃至智能化的必由之路,其中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量大面广、结构体系创新与抗震性能提升是关键的科学技术问题。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是高层建筑结构的主要抗侧力体系,其预制装配构造连接与抗震性能成为制约装配式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的瓶颈。本文在充分研究和分析铰支摇摆剪力墙及其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抗震减振性能基础上,提出一种装配式“干式连接”多层摇摆消能减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发展一类钢板消能减振元件(装置)与剪力墙一体化装配组合的结构体系,为提高结构预制装配效率、提升结构抗震乃至减振性能探索一条装配式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研究装配式摇摆剪力墙及其结构抗震减振性能。首先对于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结构,建立连续化参数的力学模型,提出结构的弹性地震响应计算以及抗震弹塑性设计的地震能量平衡方法,发展了一种结构顶部设计目标位移控制的阻尼器参数实用计算方法,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揭示了结构的失效模式和抗倒塌能力。其次,提出一种装配式“干式连接”多层摇摆消能减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验分析剪力墙非线性滞回消能性能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计算分析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装配式剪力墙抗侧力能力和滞回消能性能优于其它装配式或整体现浇式剪力墙。最后,发展一类装配式“干式连接”多层摇摆消能减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为主要抗侧力体系的结构,如框架-剪力墙结构等,提出了相应结构抗震减振计算和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并给出了设计实例。本文将铰支摇摆(整体)剪力墙发展为多层摇摆消能减振剪力墙,提出“干式连接”多层摇摆与钢板消能减振元件(装置)一体化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以及一类以此新型剪力墙为主要抗侧力体系的结构,建立相应剪力墙及其结构弹塑性计算模型、抗震分析和设计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结构弹性地震响应分析的连续化参数模型,发展了结构抗震弹塑性设计的地震能量平衡方法,提出了地震作用分配、阻尼器参数确定和构件强度需求计算的一体化设计方法。根据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结构中框架、铰支墙和阻尼器的协同工作机理,从连续化假设出发,建立类似地震等效作用的倒三角荷载作用下铰支墙的侧移控制微分方程,求解得到框架和铰支墙的弹性位移响应与剪力、弯矩分布,揭示阻尼器刚度对框架和铰支墙剪力、弯矩分布规律的影响;根据结构地震层间剪力分布特征,推导了框架和铰支墙的地震作用力分配关系;设定结构的设计目标位移和预期失效模式,采用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消能减振体系的地震能量平衡方程求解地震作用,再将地震作用分配至框架和铰支墙可实现构件强度需求设计。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结构的连续化参数模型解决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性位移响应求解、构件内力计算和地震作用力分配问题,可作为结构初始设计阶段快速计算地震响应的有效工具。(2)针对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结构,提出了一种结构顶部设计目标位移控制的阻尼器参数实用计算方法,揭示了结构地震弹塑性响应特征和损伤演化规律。将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结构的顶点位移-基底剪力曲线转化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对应的能力谱,应用等价线性化方法确定结构达到顶部设计目标位移时的等效周期,结合等效周期和需求谱确定设计目标位移对应的等效粘滞阻尼比需求,由此计算和设计阻尼器参数。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受基本振型控制的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结构的阻尼器参数设计具有较高的精度,步骤简单、便于工程上推广应用;定义阻尼器屈服、截面纵筋首次屈服(塑性铰出现)以及截面边缘混凝土压溃三种构件(装置)性能状态,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分析结构地震弹塑性全过程响应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跟踪标识各构件(装置)达到三种性能状态的先后顺序以及结构中塑性铰分布与发展程度,由此剖析结构失效路径与失效模式。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铰支墙对框架整体侧移变形的约束作用,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结构易于实现仅框架梁端出现塑性铰且层间变形均匀的“强柱弱梁”整体失效模式。(3)提出了一种“干式连接”多层摇摆与钢板消能减振元件(装置)一体化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设计制作了三个足尺剪力墙模型、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研究,揭示了本文提出剪力墙的良好滞回消能性能。面向装配式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需要,提出一种装配式“干式连接”多层摇摆消能减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采用竖向预应力压接和高强螺栓紧固技术,将钢筋混凝土预制墙板单元和钢板消能减振元件(耗能钢板)一体化装配组合,形成地震作用下可围绕齿槽状拼接缝多层摇摆的装配式“干式连接”消能减振剪力墙抗侧力体系;提出了剪力墙拼接缝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和设计方法;设计制作了三个足尺剪力墙模型进行循环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从剪力墙损伤分布发展特征、滞回消能性能和破坏模式等方面揭示了分层摇摆剪力墙的抗震减振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往复加载过程中剪力墙整体表现出围绕拼接缝摇摆的侧向变形模式,墙面裂缝分布稀疏、损伤程度低,滞回曲线呈“弓”形,具有优良的抗侧力性能和耗能能力。将铰支整体摇摆剪力墙发展为多层摇摆消能减振剪力墙,为发展装配式高层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侧力体系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4)提出了装配式“干式连接”多层摇摆消能减振剪力墙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和弥散接缝简化分析模型,对比分析本文提出的装配式剪力墙和其它几种装配式以及现浇整体式剪力墙的抗震减振性能,证实了本文提出装配式剪力墙更优越的抗侧力能力和滞回消能性能。采用实体单元建立装配式多层摇摆消能减振剪力墙的精细化数值计算模型,计算模型考虑了竖向预应力压接、螺栓预紧力施加、拼接缝接触以及钢预埋件传力等剪力墙局部力学特性。计算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精细化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剪力墙的宏观滞回特性,准确模拟剪力墙的损伤发展过程,合理解释剪力墙试件的破坏模式。采用纤维与弹簧单元发展了装配式多层摇摆消能减振剪力墙的弥散接缝简化分析模型,该模型不考虑局部混凝土与钢筋材料的受拉作用,将接缝集中变形等效为弥散于墙段受拉侧的变形,较准确地模拟了剪力墙试件加载全过程的非线性行为,同时相比于精细化模型计算效率大幅度提高。在简化分析模型基础上,采用循环往复加载计算分析,对比研究了本文提出的装配式剪力墙与普通套筒灌浆连接装配式剪力墙、套筒灌浆连接预应力摇摆剪力墙以及现浇整体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装配式剪力墙滞回消能性能优于其它装配式或整体现浇式剪力墙、抗侧力能力弱低于整体现浇式剪力墙。(5)发展了一类以装配式“干式连接”多层摇摆消能减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为主要抗侧力体系的高层建筑结构,建立了相应三维空间结构的地震弹塑性数值计算模型,提出了结构抗震减振计算和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并给出了设计实例。发展了装配式多层摇摆消能减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弹塑性设计的基于目标位移的计算分析与设计方法,该方法设定结构的设计目标位移和位移延性系数,建立不同延性系数对应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弹塑性位移反应谱,由此确定结构的等效周期和设计地震作用;然后,将地震作用分配至各剪力墙片,计算各分层剪力墙接缝的强度需求并设计截面。按照此方法设计了一栋12层实例结构,建立了相应三维空间结构的地震弹塑性计算模型,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实例结构满足设计目标位移需求,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各层位移逐层增大,实现了多层摇摆的侧向位移模式,验证了此类高层建筑结构优良的抗侧力能力和滞回消能减振性能。
其他文献
多孔纳米炭球由于具有对称结构、比表面积高、孔结构可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在吸附、催化、储能、环境和生命医药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针对实际应用需求的差异化,从化学角度定向设计分子组装过程,实现对多孔纳米炭球结构设计、定向合成和功能集成是科研人员长期不懈的追求。目前多孔纳米炭球领域的核心问题是结构调控和高效制备,难点集中在纳米尺度下尺寸、形貌和结构的精准调控。如何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定向设
光敏染料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中起着吸收光子并转移电子的作用,是影响电池器件光电转换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发展新型的光敏染料对电池器件效率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通过开发设计不同的稠芳环作为供体,来调节光敏染料能级和拓宽光谱响应,匹配不同类型的电解质提高器件光电转换效率。从强供电性的二噻吩并吡咯(DTP)出发,通过引入不同数量的烷氧基链修饰DTP,获得了具有较负HOMO能级
超导磁体体积小、运行时能节约大量能源,且能产生高强度磁场,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在工业生产、医学、科学研究等领域应用广泛。环氧树脂作为一种绝缘材料,被用于封装超导磁体,能够限制超导线圈在电磁力作用下的移动,还起到提供机械强度、导热等作用,对超导磁体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但封装后的低温和高温超导磁体均面临一些实际问题。环氧树脂的强度低、韧性较差易产生裂纹,粘结性较差易发生脱粘,且环氧树脂在低温下的热导率
羰基氧化物(R1R2COO),又称“克里奇中间体”,是不饱和烯烃经臭氧化生成的一种高反应活性的中间体产物。初始生成的克里奇中间体处于内部振动激发的状态,会发生快速的单分子解离或与大气分子碰撞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大气中稳定的克里奇中间体有较长的寿命,会经历缓慢的单分子热解离过程生成OH、HO2等自由基,或与大气中的痕量气体发生双分子反应。克里奇中间体的单分子解离过程是大气中OH自由基的重要来源,并且
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幼儿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第一步,对学生的成长与学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教学阶段,幼儿具有比较好玩的天性。为此教师在开展幼儿教学时,要善于灵活的使用手指游戏来开展教学活动,满足幼儿好玩的天性。手指游戏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帮助,不仅仅能够有效的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还能够促进幼儿情感发展。为此教师在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时要
期刊
近年来,随着军事探测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对隐身吸波材料的要求与日俱增,不仅要求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化学稳定性,而且还应满足“薄、宽、轻、强”的综合性能要求。石墨烯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特殊的微观结构、较低的比重和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在雷达吸波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单一石墨烯吸波材料介电常数较大,不利于阻抗匹配,导致其吸波性能较差,将其与磁损耗型吸波材料复合可以有效改善电磁匹配特性,提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资源环境负面影响巨大。与传统建筑比较,发展绿色建筑是贯彻“四节一环保”理念,改善人居环境、降低建筑能耗、缓解能源问题和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作为建筑业新兴计算机辅助技术,已被认为是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有效手段。目前绿色建筑与BIM结合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绿色建筑中BIM应用价值
20世纪80至90年代,为了缓解爆炸式人口增长带来的居住问题,我国建设了大量的适应性住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住房出现了诸多问题,已逐渐无法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特别是对于老年居民,由于身体机能的不断衰弱,住区内陈旧的建筑环境给老人的生活带来重重阻碍,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本研究着眼于老龄化背景下中国既有住区中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提升问题,采用生态系统理论结合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既有住区中影响老
底渣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后的产物,具有砂性材料类似的性质,可作为路基填料。论文以底渣和黏土的混合体——底渣混合土为研究对象,拟将其作为路基填料,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室内试验,得出了其强度变形特性。具体研究如下:对底渣进行了颗粒分析试验,得出了按颗粒组成分类底渣为砂类土,属于粗粒土,且级配不良。分别对不同混合比例(底渣黏土1:0,5:1,4:1,3:1,2:1,1:1,0:1)的底渣混合土进行重型
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武政[2019]3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9年9月7日武汉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办好2021年国际《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根据国际《湿地公约》、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有关规定和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一、工作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