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韩两国具有共享的社会与文化“结构”。但由于不同的发展历程导致两国民众产生不同的思维与行为模式。但笔者在研究中韩两国民众固有的人际关系时发现他们仍然具有一些相似的因素。中国的“人情”对应韩国“情”,中国的“面子”对应韩国的“体面”,中国的“自己人”对应韩国的“我们”。但由于社会历史因素差异的存在,中韩在人际关系的运作方式以及人际因素的组合差异使他们各自产生不同的特征。中国“关系”与韩国"Yeongo"是两国各自独特的人际关系模式。“关系”运作过程中的核心因素是“人情”与“面子”,"Yeongo"运作过程中的核心因素是“我们”与“情”。本研究主要从两者运作的核心因素出发,以在南京居住的中国人和韩国人为例,采用文献和深度访谈相接合的方法,比较中韩两国固有人际关系运作因素的异同,试图解读中韩两国人在思维与行为上的差异。通过研究笔者发现:中国人的“人情”是社会交换行为的中介,它意味着交往过程中的感情交往夹杂着其他无形资源的交换。韩国人的“情”是扬弃了交换价值,通过一般的感情情绪来运作的。中国人的“面子”是人际关系当中关于对方是否重视自身和尊重自身程度的一种内心判断标准。韩国人的“体面”主要指涉的是社会规范或尊卑次第方面的差异。“我们”精神具有“合一”和“一体”等包容性内涵。之后,随着历史的推进,“我们”逐步演变成非此即彼,具有排它性的“我们”。"Yeongo"是从“我们”性中衍生出的且包含于“我们”之中。但它与普通的我们不同,它会形成一种“假想性的情”。“假想性的情”遵循“情”的原则,但比“情”在关系的信任度上会相对较低。中国人在做中间人时,“面子”对是否办成事情非常重要。韩国人的中间人重点关注事情的结果是否保证了自身信誉的维持。拒绝行为对中国人来说是“不给面子”的事情,因此中国人倾向于委婉的拒绝。而对韩国人来说,体面不包括多重关系,因此它对维持关系也不会发挥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