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研究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患者治愈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以及残余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研究有和无头晕患者的心理状态。方法:为连续性前瞻性研究,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持续时间以及危险因素分析。门诊登记完成284例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形式、眩晕持续时间、眩晕发作次数、手法复位次数、既往BPPV发作史、伴随疾病等门诊登记信息,通过每周一次的面对面或电话随访患者残余头晕主诉,统计头晕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运用相关统计方法分析患者发生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2、残余头晕和无头晕患者的心理评价。将纳入研究的BPPV患者在颗粒复位治疗达到治愈标准后根据有无头晕主诉将其分为残余头晕组(A1组)和无头晕组(B1组)。在复位后14-15d及29-30d分别再次随访,根据残余头晕的有无A1组被再分为14-15d、29-30d时仍有头晕的A2组、A3组和14-15d、29-30d时头晕症状分别消失的B2组、B3组,在眩晕治愈后1-2d、14-15d、29-30d三次面对面随访,并完成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焦虑(SAS)及抑郁(SDS)自评量表,同时设置正常对照(C)组,运用方差分析比较了三组得分的差异,并比较三组的年龄和性别构成比。结果:1、284例被确诊的BPPV患者纳入研究,最终245例完成了治愈后3个月的随访,39例未完成,脱落率13.73%。其中158/284(55.63%)在治愈后有残余头晕症状。158例残余头晕者中141例完成了3个月的随访,除去在90d时仍有头晕主诉19/245(7.76%)的患者,残余头晕患者平均持续12.42±4.83d(2-90d)。登记资料显示,残余头晕组的平均年龄明显大于无头晕组(61.46±9.38vs56.93±7.62,P=0.015)。此外,女性残余头晕的发生率高于男性(54.69%vs45.31%)(P=0.005)。另外,对残余头晕患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治疗前BPPV的持续时间是BPPV后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2、共有208例患者完成治愈后三次面对面随访和心理量表测试。第一次(1-2d)随访时残余头晕组(A1组,n=95)和无头晕组(B1组,n=113)在HADS、SAS、SDS得分、性别和年龄构成比与正常对照组(C组,n=60)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第二次(13-15d)随访时仍有残余头晕主诉的患者(A2组,n=61),其HAD焦虑(10.50±4.87)、抑郁得分(7.41±3.73)、焦虑自评量表得分(49.58±10.18)、抑郁自评量表得分(51.50±9.99)显著高于第一次随访有残余头晕而第二次随访无头晕患者(B2组,n=34)的医院焦虑(4.85±1.46)、抑郁(4.29±1.80)、焦虑自评量表得分(39.71±8.92)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36.86±8.69)(P均<0.001)。第二次随访时B1组(n=113)其焦虑、抑郁得分与B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三次随访时(29-31d)仍有残余头晕主诉的患者(A3组,n=24),其HAD焦虑(14.20±3.70)和抑郁得分(11.20±3.77)均进一步明显增加,显著高于B2、B1组和正常对照组。有趣的是第一次和第二次随访时均有头晕主诉而第三次随访时头晕消失者(B3组,n=37)的医院焦虑(7.50±4.37)、医院抑郁得分(7.16±4.67)、焦虑白评量表得分(43.28±8.38)明显高于第二次随访时头晕消失即B2组(n=34)的焦虑、抑郁得分(P均<0.001)。结论:1、BPPV治愈后残余头晕症状临床多见,更多见于女性和老年人。2、治疗前眩晕的持续时间是BPPV治愈后残余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3、BPPV治愈后残余头晕持续超过2周以上的患者多伴有明显的焦虑或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