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相公是上海本地的民间俗神,其信仰曾经盛极一时,庙宇遍及城乡。在民间传说中,施相公的身份错综复杂,其信仰也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取向,出现掌医、掌水、保国护民等多重神格属性。经过“移风易俗”以及破除“封建迷信”的历次打击,上海地区施相公信仰日益衰落,乡间祭祀小庙渐次颓败,地方庙会更是偃旗息鼓,难见当日之胜景。20世纪80年代国家宗教政策发生改变,政府逐渐放宽对民间信仰的管制,施相公信仰也呈现出复兴态势,地方神灵显灵传说层出不穷。2000年到2005年间,青浦白鹤镇、金山枫泾镇与朱泾镇先后恢复了当地的施相公信仰,政府通过道教管理或佛教改制的方式将其纳入自己的管理体制。乡村民间信仰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上海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值得探讨的现象之一。本文以上海地区施相公传说与信仰的历史建构及其现代复兴为线索,通过大量的方志古籍梳理以及多次的实地调查,尝试从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角度,对民间传说的演变及其信仰的变迁进行历时性的、情境化的考察。国家与民众对信仰的态度与实践存在着一定差异,民众趋向于实用性的功利性崇拜,而国家则趋向于正统性的权利控制,双方始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冲突,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利益互重,两者相互作用成为施相公多元神格得以形成及其现代复兴的主要成因。传说的演变带动信仰的变迁,并成为国家与民众达到需求平衡的媒介,民间通过传说的嫁接使施相公信仰与国家的精神倡导取得一致,从而获得了信仰的合法权;国家则借由民间传说与信仰的重构,进行正面的精神导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与民众之间的矛盾,从而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在施相公传说与信仰的变迁过程中,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始终存在,但合作与互动的关系往往比矛盾与冲突更加明显。文章以此思考在新的社会发展格局下,国家与民间社会在对待地方文化资源的态度和实践行为,双方应以和谐共生为主要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