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方略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qmyquanq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育人育才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二者统一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其中哲学社会科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育人育才功能。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育人育才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哲学社会科学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属性鲜明,育人育才功能更加显著。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世界之变”“中国之变”“教育之变”同步交织、相互震荡,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育才任务更加紧迫和繁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就“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作出了重要指示。近年来,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文件中,多次强调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新形势下,高校如何把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落实到提高育人育才水平上来,已经成为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亟待破解的时代问题和重大课题,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关乎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问题是时代之声。新形势下,如何为党培养和赢得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让我们有理有人说、有理能说清?如何培育和增强时代新人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效应,打好组合拳、提升实效性?都是亟待破解的时代命题,也是本文聚焦和思考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围绕“构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方略”这个核心命题,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相关政策文件为遵循,按照以学生为根本、学术为基础、学科为支撑的思路,有机统一学生培养、学术创新、学科建设与育人育才目标,构建“三学一体”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方略,力求对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水平,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格局有所裨益。除导论、结语外,本文的正文共分五章三部分。其中,第一章为第一部分,着重分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方略的理论依据、核心要义、价值意蕴等前提性问题。第二、三、四章为第二部分,着重探讨“以学生为本”的育人育才价值取向、“以学术为基础”的育人育才过程方法、“以学科为支撑”的育人育才保障机制的具体构筑。第五章为第三部分,分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三学一体”育人育才方略的实现理路。第一部分,建构基础,这是本文研究的立足点。着重从理论依据、核心要义及价值意蕴三个方面,回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方略是什么的问题。在理论依据方面,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基本遵循,以中国共产党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思想为前提,以思想政治教育学规律论和接受论为理论基础,以系统论及协同论为分析视角。在核心要义方面,着重分析“育人育才”这一整体性概念的基本内涵,揭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方略的主要特点。在价值意蕴方面,重点揭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方略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第二部分,方略构筑,这是本文研究的着力点。重在回答为什么以学生、学术、学科为核心要素,构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方略的问题。其中,第二章聚焦强化“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凝聚“学生中心”的价值认同、塑造“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等重要命题,尝试构筑“以学生为根本”的价值取向。第三章聚焦以学术发展驱动学生的主体觉醒、以学术责任涵育学生的道德品行、以学术评价营造长效的育人生态等突出问题,尝试构筑“以学术为基础”的过程方法。第四章聚焦统筹不同学科育人育才整体效应、推进思政元素融入所有课程建设、提升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育人育才能力等关键问题,尝试构筑“以学科为支撑”的育人育才保障机制。第三部分,实现理路,这是本文研究的落脚点。抓住原则遵循、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三个关键点位,回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三学一体”育人育才方略如何运行和实现的问题。在运行原则方面,将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方略置于更宏大的视野中,着重分析方略的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战略性原则以及协调性原则。在作用机理方面,着重探讨学生、学术及学科三者的功能定位及作用机理,明确它们的地位及功能。在实现路径方面,着重提出要凝聚“全方位”的理念共识、“一体化”的领导体制、“大协同”的工作格局及“立体式”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学术及学科一体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方略有效实施。
其他文献
公元前221年,秦实现了统一,开创性地建立了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一整套国家制度。郡县制作为实现中央集权和专制统治的地方政权基础,确保了皇权对帝国的绝对支配。司法权力方面也是如此,秦代郡县司法权力的运行对于国家整体的司法运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囿于传世文献的匮乏,长期制约了学者们对于秦史的研究。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秦汉简牍的不断面世,为深入研究探索秦代历史提供了丰富可靠的资料。本文围绕秦代郡
学位
阿伯拉尔是12世纪法兰西著名哲学家、思想家,被誉为经院哲学的奠基人。理性观是阿伯拉尔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他坚持理性观念并践行终生,做到了知行合一。面对12世纪法兰西乃至整个西欧社会理性与信仰交织的困境,阿伯拉尔将理性与信仰相结合,用辩证法阐释神学。他的理性观实践给当时法兰西乃至整个西欧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致使他遭受宗教审判。但阿伯拉尔的理性观及其历史价值,给整个时代带来了希望。阿伯拉尔是12世纪西欧
学位
本体异质结(BHJ)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由于具有成本低、质量轻、柔性、半透明和可大面积加工等优点,已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单节OSCs的功率转换效率(PCE)已经超过19%,叠层器件效率超过20%,但是与传统的无机太阳能相比,OSCs的PCE仍然偏低,不能满足商业化应用的要求。开发性能更优的OSCs,是我国“十四五”和中长期新能源发展的重点。有机电子供体材料是OSCs的核心材料,也是
学位
不同学科的理论互鉴和共生性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研究奠定了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野要广”的要求和唯物史观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指引了以自组织理论学科交叉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理性进路。对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关切的主动回应体现了研究的实践导向。自组织理论的普适性和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自组织特性使得运用自组织理论工具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运行具备了可能性与可行性,并有机衔接和内在构筑起了研
学位
现今在许多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需要将所观测的样本分为不同的亚组进行分析。比如当对一种疾病无法研制出对所有患者都有效的治疗手段时,研究人员会将所观测的病人根据他们自身的特性进行分组,并个性化他们的治疗手段。过去关于亚组分析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观测的个体进行分组。比如针对某一疾病,我们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生活环境,年龄性别等自身因素将患者们分为几个不同的亚组,再对每类患者制定更加精细化的治
学位
本文主要研究了李超代数的(σ,τ)-导子和李超代数的sympathetic结构,完备Bihom-李超代数及其导子超代数,以及Bihom-李代数上的O-算子,具体内容分为以下五章:第一章是引言.首先,简要介绍了李代数、李超代数的发展.接着,介绍了 Hom-李代数、Bihom-李代数和Bihom-李超代数的进展,特别介绍了完备李代数和完备李超代数的发展.随后,介绍了广义导子代数的一些相关结果.最后,对
学位
本篇论文主要是将Jiang和Bai(2021)[25]中提出的广义spiked协方差矩阵模型中样本本质离群(distant spiked)特征根的中心极限定理(Central Limit Theorem,CLT)推广到维容比(Ratio of Dimension to sample Size,RDS)自由的情况,即:当样本维数p趋于无穷且样本容量n趋于无穷的前提下,对二者之比p/n(RDS)的极限
学位
本文主要研究了Lorentz-Minkowski平面上混合型曲线的微分几何.在Lorentz-Minkowski平面上,同时包含三种类型的点的曲线叫做混合型曲线.作为一种更普遍的曲线类型,混合型曲线上类光点处的曲率却通常无法定义,导致对它的研究缺乏必备的工具,因此关于它的研究工作几乎是一片空白.直到2018年,S.Izumiya,M.C.Romero Fuster和M.Takahashi首次给出了
学位
都城作为体现不同地域而共有其历史的同时代性的空间场所,是人口、交通、资讯汇集的中心地,该时期所存在的诸问题都聚焦在作为国家组织核心的都城空间内。就前近代东亚世界而言,一方面,都城不仅是王权及支持王权的统治阶层集中居住地,而且其作为体现中央集权理念的政治礼仪性舞台而被各政权所普遍建造。另一方面,与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政治、经济、文化要素传播路径大体类似,都城制度亦是由中国起源而后传播至朝鲜半岛、日本
学位
书信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承载了大量历史信息。在古代希腊,书信写作盖始于公元前5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中期书信成为一种较正式的交流方式。古罗马人承袭了这种交流方式,小普林尼与他人多有通信,其《书信集》为作者公元96-112年间的书信,凡10卷,前9卷为私人书信,反映出小普林尼在政治、经济、家庭、文学等方面的活动信息,展示了作者所处社交圈中的权力斗争关系,记录了同时期已故之人的过往或罗马的社会生活。第10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