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多原发性GIST中c-kit和PDGFRα基因突变特点;研究各肿瘤间是否存在不同突变类型;探讨多原发性GIST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8年12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多原发性胃肠间质瘤患者术后肿瘤石蜡标本共167块进行基因组提取、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检测其组织中c-kit基因第9、11、13、17号外显子和PDGFRα第12、18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卡方检验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细胞形态、核分裂数、危险度分级等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60例多原发性GIST的每例患者的不同肿瘤病灶间,均未发现不同基因突变类型,所有患者的肿瘤组织均为单克隆性。共60例检测病例中C-kit基因突变共53例(88.3%),野生型7例(11.7%),未检测到PDGFRα基因突变。C-kit基因突变中,以外显子11突变最为多见,阳性46例(86.8%,46/53),外显子9突变阳性7例(13.2%,7/53)。C-kit外显子11突变的主要突变类型为缺失突变35例(76.1%,35/46),其次为点突变8例(17.4%,8/46),复合突变(点突变伴缺失突变)3例(6.5%,3/46);缺失突变主要发生在外显子11的5’端,集中在550-576密码子区,即所谓的“热区”,包括编码赖氨酸(Lys)到谷氨酰胺(Gln)6个氨基酸的第550-556密码子缺失、编码酪氨酸(Tyr)到谷氨酰胺(Gln)5个氨基酸的第570-575密码子缺失、编码酪氨酸(Tyr)到苏氨酸(Ser)6个氨基酸的第568-574密码子缺失等突变。而点突变主要为V560D,即GTT突变为GAT,造成编码的缬氨酸(Val)变为编码天冬氨酸(Asp)。C-kit外显子9突变阳性7例(13.2%,7/53),均为第502和503密码子的6个核苷酸(GCCTAT)的串联重复插入突变,这两个密码子分别编码丙氨酸(Ala)和酪氨酸(Try)。未检测到C-kit外显子13和C-kit外显子17突变。基因突变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核分裂数、肿瘤是否坏死、危险度分级无显著性关系。PFS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核分裂数、肿瘤是否坏死无显著性关系,而与患者的肿瘤细胞形态、危险度分级、肿瘤大小、肿瘤发生部位等因素相关。C-kit外显子11突变组与C-kit外显子9突变组间、C-kit外显子11不同突变类型组间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多原发性GIST的各肿瘤间的基因突变类型相同,为单克隆性。2.大部分的多原发性GIST存在C-kit突变,小部分为野生型,无PDGFRα突变。3.多原发性GIST中,肿瘤细胞形态、危险度分级、肿瘤大小、肿瘤发生部位、基因突变类型等因素与患者的预后相关。与单发GIST的预后影响因素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