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央企上市公司,作为央企的核心主体,其营运能力决定着央企营运能力的总体方向。长期以来,央企上市公司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融资优势,片面做大企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但是不断扩大的资产规模却伴随着较低的资产周转速度,资产创造价值的能力也偏低。国务院国资委于2003年成立,并于同年颁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该业绩考核体系以利润总额和资产保值增值率等财务指标为主,导致央企上市公司盲目做大规模,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价值创造能力偏低。对于上述问题,国资委决定自2010年起在央企全面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经济增加值已成为央企上市公司业绩考核最重要的指标。具有垄断和政策优势的央企上市公司本应该具有很强的价值创造能力,然而,考核结果显示很多公司不仅没有创造价值,反而在毁灭价值。2014年,国资委要求央企绘制出经济增加值的价值树,并从价值树指标中识别出重要的价值驱动因素,同时强调加快资产周转提升价值创造能力。鉴于此,本文研究营运能力对经济增加值的影响,希望通过研究找到提升经济增加值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营运能力和经济增加值的相关研究文献,其次从资本循环理论、业绩评价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分析了营运能力对经济增加值影响的理论基础。以经济增加值价值驱动因素为视角,阐述了经济增加值价值管理体系和经济增加值绩效考核办法及重点。以央企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了2011-2013年央企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和结构的变化趋势,尤其是重点比较分析了不同行业、不同时期央企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和经济增加值。随后,基于营运能力对经济增加值影响的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选取和定义研究变量,并构建了流动资产周转率、长期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经济增加值的模型。基于此,以156家沪深A股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并用2011-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流动资产周转率、长期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经济增加值率显著正相关,营运能力的提升促进经济增加值的创造。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提高央企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创新央企上市公司盈利模式;调整央企上市公司存量资产结构;优化央企上市公司国有资本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