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需求不断扩大、普及水平不断提高,财政经费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逐年加大。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高校已无法仅靠财政收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为此财政部下发一系列文件要求高校加强成本核算,减少资金浪费,更好的满足管理效率要求。高校若要强化专业建设、提高自身竞争优势,追求更高质、高效的发展模式就需转型,生均成本核算与管控就成为其中应有之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等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需求不断扩大、普及水平不断提高,财政经费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逐年加大。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高校已无法仅靠财政收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为此财政部下发一系列文件要求高校加强成本核算,减少资金浪费,更好的满足管理效率要求。高校若要强化专业建设、提高自身竞争优势,追求更高质、高效的发展模式就需转型,生均成本核算与管控就成为其中应有之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主要依据教育投资效益理论、作业成本理论、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引入案例学校S高校,介绍案例学校背景与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其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进行作业成本法核算的前期准备工作,明确成本核算对象和周期。构建S高校生均成本核算的框架,确定资源库,划分作业中心,分析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设计资源成本的归集和分配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各项资源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归集和分配作业成本,逐步计算出S高校不同学科、学历层次成本对象的生均培养成本。针对生均成本核算结果进行报告和分析,结合S高校成本管理现状得出其在生均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基于作业成本管理法的S高校生均成本控制措施,优化作业链、再造作业流程、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再进一步提出整体的管理建议。经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高校生均成本核算应实现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依据实际情况确认成本核算对象、资源费用计量范围,保证最终核算结果的可信度;高校运营中各种资源的消耗多且复杂,作业成本法适用于高校成本核算与控制;应用作业成本法对生均成本核算需要信息化技术支撑,系统应该有更强大的功能与算法才能与之高效匹配;高校应合理规划培养成本中各类支出的占比,进一步实现生均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及时发现问题并纠错,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资源共享机制。本文通过应用作业成本法得到相对准确的生均成本,通过作业成本管理法优化生均成本管理,以期为各高校开展成本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其他文献
世界各国关于职务发明权属制度的立法模式主要可以分为“重雇员主义”和“重雇主主义”两种,我国职务发明制度采取的是“重雇主主义”的立法模式。在该立法模式下,单位享有职务发明成果的所有权,发明人依法享有从单位处获得奖励和报酬的权利。为满足时代对于创新的要求以及顺应现今技术研发的密集化、规模化、产业化趋势,职务发明在我国科技创新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国也更加需要建立完善的职务发明制度来为创新驱动
在标准必要专利禁令救济纠纷的处理中,法院对于禁令无限制的适用将导致专利劫持现象的发生,而过度的限制则又可能导致反向劫持,这就需要司法机关能够对禁令的适用有合理的考量方法和判断标准。规范禁令救济的适用是FRAND承诺的要求,也与社会公共利益息息相关。我国相关立法对标准必要专利禁令适用条件的现有规范存在仅适用范围过窄、规定内容过于概括、适用条件细化规则因效力位阶低而不能作为直接的裁判依据等问题。尽管近
侵犯商业秘密诉讼中被告“不正当手段”的认定具有侵权隐蔽性,权利人举证困难等现实特点,为此2019年《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后,正式在第32条中将“接触加实质相同”作为不正当手段的法律推定规则予以适用。然而,对于其推定效果,学术界均存在不同的理解。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存在举证责任倒置说和举证责任转移说两种主张;在证明标准的厘清上,也存在遵循一般民事诉讼法的高度盖然性标准以及遵循优势证据证明标准两种主张
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已全面建立。具体而言:从基本法的高度来看,《民法典》第1185条宣告了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金制度的全面建立;《刑法》分则对于知识产权犯罪行为规定了罚金刑。知识产权专门法则规定了惩罚性赔偿金的适用要件和计算要件。实践中知识产权侵权案件适用法定赔偿比例较高,存在对权利人损害填平效果不稳定的现象,同时惩罚性赔偿适用率极低,未能较好实现制度设计初衷。对于因同一法律事实引发的知识产权
我国新《专利法》第71条的规定实施标志着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该条款在司法实务中存在适用不足的问题。通过对我国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条款的司法适用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合相关司法案例,发现我国专利惩罚性赔偿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下:其一,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适用要件的认定规则需再细化;其二,惩罚性赔偿基数的计算规则有待完善;其三,相关法规对惩罚性赔偿倍数的规定不明,缺乏统一的确定标准。在对
在职务发明领域,如何平衡职员发明人与单位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始终是一个重要命题。在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之中,存在着“雇主优先主义”的倾向,一定程度忽略了职员发明人的利益,抑制了职员发明人的发明积极性,也在职员发明人与单位之间产生了较为突出的利益冲突。而职务发明报告制度就是一种能够减少单位与职员之间的纠纷,并平衡双方利益,促进发明创造的制度体系。在2014年公布的《职务发明条例草案(送审稿)》中,我国首
民事强制性规定的法律规范基础为《民法典》第153条第1款:“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针对该条规定,相关司法解释已明确“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二分结构,以便更为准确的判断相关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但强制性规定的具体适用却成了一道难题,“效力性”与“管理性”如何作出准确的判断引发了理论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逐年上升的庞大商标申请量数据的背后,反映出不仅是我国商标的繁荣发展,其中无法忽视的严重问题是商标恶意注册的泛滥。“恶意”认定作为恶意注册界定的逻辑起点,必须明确“恶意”的认定标准,才能准确认定商标注册中的恶意注册行为。本文综合运用规范分析、实证研究及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恶意”认定标准进行探讨,合理界定“恶意”的定义以及认定标准,结合我国商标恶意注册之“恶意”认定标准在立法和司法上的不足,基于多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延续了中国历史上“华夏”“夷狄”的民族治理优良传统,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民族实际找到的一条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道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开始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派遣民族访问团深入各民族地区了解民族情况,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
自从我国成为《TRIPS协定》的成员国之后,地理标志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地大物博,具有丰富的地理标志资源,地理标志对于打开国际市场、推动我国区域性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都江堰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作为2021年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带动当地生产种植户实现增收致富,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余元,还利用其“绿色名片”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