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81年9月,丁玲在於梨华、聂华苓等海外人士的积极邀请下启程访美,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项目,在美国度过了四个月左右的时光。1982年启程回国后,丁玲先后撰写了二十余篇以访美见闻为主体的文章。这些文章陆续发表于《新观察》《文汇月刊》等刊物,最终于1984年结集为《访美散记》出版。在晚年丁玲复出文坛后的生命历程中,访美以及访美文章的写作具有相当分量,其中不仅包含着丁玲对于美国这一现代资本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1年9月,丁玲在於梨华、聂华苓等海外人士的积极邀请下启程访美,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项目,在美国度过了四个月左右的时光。1982年启程回国后,丁玲先后撰写了二十余篇以访美见闻为主体的文章。这些文章陆续发表于《新观察》《文汇月刊》等刊物,最终于1984年结集为《访美散记》出版。在晚年丁玲复出文坛后的生命历程中,访美以及访美文章的写作具有相当分量,其中不仅包含着丁玲对于美国这一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观察和认识,也展现了晚年丁玲对“新时期”这一历史转折阶段的所感所思,甚至还为丁玲之后创办《中国》杂志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与启示。本文以丁玲晚年访美经历以及《访美散记》为中心,结合相关史料与作品,深入考察《访美散记》的历史语境和思想意涵,藉此把握“新时期”历史转折中晚年丁玲之思想与实践的复杂性。第一部分主要呈现了丁玲对于访美邀请的态度由拒绝转为接受、西方知识分子(以於梨华、聂华苓为代表的海外华人)对丁玲的态度由期待转为失望的双向转变。前者表明丁玲在晚年复出后依然坚持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立场;后者则体现了这种立场与西方知识界在冷战氛围中形成的事实认知、价值判断和期待视野的龃龉。即便是对中国怀有民族情感与文化认同的海外华人群体,也难以接受丁玲对“革命中国”的认识和表述。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聚焦于《访美散记》的两大核心主题:丁玲对北大荒经验的言说以及她的美国观。丁玲的北大荒经验及言说密切关联着她对“知识分子改造”问题的深刻认识,而丁玲的认识在当时并不被理解,这反映了“知识分子改造”话语在“新时期”逐渐失效。面对美国的“现代化”景观,丁玲以批判的姿态,指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诸多问题,但同时她又受到“新时期”特定时代氛围与政治感觉的影响,因而其美国观也包含困惑、矛盾与犹疑。访美之行对于丁玲的影响,除了创作《访美散记》,还体现在丁玲创办《中国》杂志的文学实践中。丁玲以美国的文化氛围为鉴,试图通过《中国》杂志发扬社会主义文艺体制的优越性;访美也使丁玲的文学视野更加开阔,对《中国》杂志的开放性颇有助益。但在日益体制化和市场化的“新时期”文坛,《中国》杂志最终夭折。总体而言,晚年丁玲与“新时期”的社会思想意识与文化生产机制之间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囿于时代,丁玲对于大步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认知深度有限,尚不能准确判断时代走向的问题;即便如此,丁玲秉承其政治信念,坚持“知识分子改造”,践行“群众化”文艺理念,仍与“去群众化”的时代潮流形成对抗。晚年丁玲在“新时期”的“不合时宜”,并非简单的“保守”,而是表现为充满张力的顺应和抵触、接纳和拒绝。因此,经由对晚年丁玲的研究,我们得以展开现代中国由“革命”转向“现代化”过程当中的丰富历史皱褶。
其他文献
本文圍繞王鐸在南明弘光朝一年發生的“李清爲倪元璐請謚”“預投降書”“僞太子案”等事件中,不同史料所展現出的王鐸歷史形象進行考辨,分析不同史家與王鐸的關係及政見之異同,指出東林、復社黨人的歷史著作不可避免地帶有門户之見;遺民史家因身份和文化心理因素,會主動傾向貶斥降臣;清中期以後的史家漸漸淡化反清色彩,立場與官方史書趨向一致。諸多南明野史關于王鐸的史料真僞不一、褒貶各異,研究引用時要詳加辨别。
为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运用熵权法对2008—2020年黄河流域9省(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别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以及金融效率三个方面分析金融支持的作用。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3)金融规模
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已然不能满足当今人们对传播内容的获取需求,新媒体随之诞生。经过长期的磨合,给予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共存的机遇,从而迎来了“融媒体”盛世。在融媒体环境下,制作优良、传播快捷的产品内容打破传播了壁垒,获得了广泛的受众群和活跃的互动量。随之也诞生了一个新兴行业——融媒体主播。融媒体主播拥有独特的行业特性要求:亲和力、传播力、互动性,其自身的服饰形象塑造也成为一种传
互联网的发展使律师的庭外言论传播迅速而广泛,受众可以实时地接受律师透露的案件信息,律师发布各类庭外言论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为,逐渐成为律师的一种诉讼技巧,辩护律师试图通过社会舆论改变控辩平衡对抗的局面,对司法审判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与挑战。若不能及时规制律师庭外不当言论,司法的公正性、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律师的行业形象等可能受到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律师庭外不当言论进行合理规制,使律师在法律限度内合理行
建立会计信用监管体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市场经济诚信建设的必要内容。2018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对会计领域违法失信相关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以此文件为指导,各部门、各地方开始制定会计信用监管实施细则,并积极开展会计信用监管的实践:包括会计信用信息采集、会计信用评价、会计信用评价结果的运用以及会计信用监管的监督与救济。会计信用信息的采集是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以下简称环评文件)是对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预见性评估所形成的书面文件,在环评制度实施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贯穿环评制度实施的全程。保障环评文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成为环评文件编制主体、环境保护部门及公众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但是在环评文件拟制过程中,环评文件质量存有缺陷的现象时常发生。环评文件编制主体在编制环评文件时若不能保持中立地位,环评审批部门若不能有效实施监管,公众若不能有效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民族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要“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的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1)近年来,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方兴未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黄河流域九省区目前整体上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前半段,生态脆弱性与经济发展落后性明显,经济结构不够完善,高质量发展不够充分,这决定了实体经济仍然是推动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式,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实体经济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保障黄河流域九省区持续稳定发展,金融的力量和基础性作用必不可缺。本文首先对已有的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汇总,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性著作。在这部重要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交往形式(生产关系)及其之间的现实关系问题作了深入的论述,科学阐述了同这种现实的生产过程相联系的交往形式(生产关系)以及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全部社会意识的各种不同的理论的产物和形式,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根本矛盾和问题,合理描述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方向。在
针对水文时间序列非线性难以预测的特性,为进一步提高降水量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噪声的完备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 CEEMDAN)和时间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 TCN)的耦合模型,使用河南省1960年1月-2000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