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人体器官供需矛盾愈发紧张的背景下,非法摘取人体器官的刑事案件日益增多,不仅对供体生命健康造成威胁,更是对国家器官移植的医疗秩序造成危害。面对人体器官犯罪的多样化,我国关于人体器官犯罪的刑法规制相对滞后,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人体器官犯罪的刑事立法。本文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37条关于人体器官犯罪的规定,来对我国人体器官相关犯罪的认定及立法完善开展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组织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体器官供需矛盾愈发紧张的背景下,非法摘取人体器官的刑事案件日益增多,不仅对供体生命健康造成威胁,更是对国家器官移植的医疗秩序造成危害。面对人体器官犯罪的多样化,我国关于人体器官犯罪的刑法规制相对滞后,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人体器官犯罪的刑事立法。本文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37条关于人体器官犯罪的规定,来对我国人体器官相关犯罪的认定及立法完善开展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的认定,首先分析的是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中的组织行为和出卖行为,本文将组织行为分为中介型和收购型这两种类型,并把组织行为定性为说服、利诱等相对平和的手段,不包括暴力等强制性手段,接着把此罪的出卖行为界定为只处罚出卖行为而不处罚单纯的购买行为,最后又从该罪的犯罪形态来进行认定,具体是从既遂未遂和共同犯罪这两方面去进行分析,得出了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是行为犯的结论。第二部分是对我国当前非法摘取活体器官行为的认定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主要是对非法摘取活体器官行为的类型和定性来进行分析,本文根据刑法的规定将非法摘取活体器官的行为分成未经本人同意摘取人体器官、摘取未满十八周岁人的人体器官以及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这三种行为,并将非法摘取活体器官行为定性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第三部分对非法摘取尸体器官行为的认定进行了相应的介绍,并以非法摘取尸体器官行为的类型和定性两方面为落脚点,探讨了非法摘取尸体器官行为的现状,目前刑法规定的非法摘取尸体器官行为存在这两种情形,一种是违背死者生前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行为以及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死者尸体器官的行为,并将非法摘取尸体器官行为定性为侮辱尸体罪。第四部分为国外刑法规制的借鉴,结合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有关国家在人体器官相关犯罪刑法规制的现状来进行研究,目前为了更好地规制人体器官犯罪,不少国家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刑事法律体系,详细地规定了各种具体的罪名,比如买卖人体器官罪、走私人体器官罪等罪名。然后再结合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找出人体器官犯罪刑法规制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存在着现有罪名不足、单位犯罪缺乏规制、情节规定模糊这些问题,最后结合国外经验和我国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例如增设相关罪名,增设单位犯罪主体以及细化情节认定标准。
其他文献
煤矿地下开采容易造成地下采空,上覆岩土体不稳定,导致煤矿区附近发生地面变形,甚至严重的地面塌陷。以往煤矿地面塌陷研究多以地面调查为主,多费时费力,且基于空间技术的地面塌陷监测研究仍存在影响因子分析不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乐山市岷江中段的某个煤矿开采区作为研究区,选取Sentinel-1A卫星数据、POD数据、DEM数据,基于SBAS-In SAR技术开展地面塌陷监测研究;结合地层岩性、距断裂距离
综观中国文字史、书法史,隶书是汉代书法的主流,东汉是隶书的黄金时代,至东汉末年,楷书出现。魏晋时期,楷书开始在日常书写中逐步取代隶书而成为正体,但在“铭石文字”这一领域中,隶书仍保持着自己的优势。到了南北朝时期,碑志书体普遍采用楷书,隶书虽然顽强地显示着自己的存在,可毕竟已成为主流书体之外的一脉支流,无法与新兴的楷书、行书所相抗衡。从隶书书法的演变史来看,隋隶介于汉唐之间,继承自北魏,在书法起源上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人们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外科普读物引进了中国市场,丰富了读者对于科学文化学习的需求,为普及科学知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科普读物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科普作品中较少包含科技论文中难以理解的概念和术语,与纯文学作品相比较,语言也不那么具有文学色彩,科普翻译这一领域很少得到译者和学者的关注与讨论。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是厄恩斯特·格特在关联理论基
合理安置退役士兵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兵源的质量,也关乎每一名退役士兵的前途和命运。2018年4月,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以后,我国退役士兵就业安置工作进入新阶段。全国范围内的“两站一中心”相继成立,退役军人服务实现从“有”到“优”的巨大转变。2022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报告中再次提及要关注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工作。《退役军人保障法》从法律高度上要求全社会要从精准聚焦目标、精细统筹资源、精巧构筑服务体
跨学科性是马克思的思想理论的标识,也是其文学阅读的重要特征。本文旨在以马克思经典文本中的古希腊神话材料为范例,探究马克思文学阅读的跨学科特征,为当代文学批评提供助益。首先,厘清马克思不同时期对古希腊神话的阅读与运用。围绕着人的解放这一总问题,马克思的古希腊神话阅读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态势:1840-1857年,政治因素较为突出;1857-1878年,经济因素集中典型;在此之后,历史因素大量呈现。马克思
上江乡傈僳族勒巴舞是流传在迪庆州香格里拉上江一带的集体祭神性舞蹈,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一门通过身体动作来诉说与交流的的艺术。目前学界对于“勒巴舞”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其起源及传承等问题上,鲜有从仪式艺术与身体民俗视角进行的研究。然而,傈僳族独特、丰富的民族文化通过勒巴舞的身体表演呈现出来,使人们更加直观地领略表演的内涵及文化特质。所以在起源及传承等研究的基础上对勒巴舞“身体表演”的研究也是很有必
本文是一篇翻译项目的报告,该翻译项目的源文本摘选自非裔美国作家纳塔西斯·科茨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水舞者》的第12章至15章。该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主人公海勒姆从奴役于南方种植园,再到为了争取自由逃往北方,最后决心为争取黑人自由奋斗终身的经历。本次翻译实践以德国功能学派的“目的论”作为理论指导。参照目的论三原则,译者认为本次项目中译文在这三个原则指导下应达到某些特定要求,因此译者应用了词汇和句
本英译汉翻译报告所选的原文是非裔美国作家塔那西斯·科茨的首部小说《水舞者》第七至十一章。这部分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海勒姆为逃离无枷庄园所做的准备,以及其逃跑失败后被捕奴者抓住的悲惨境遇。译者以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为指导,从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层次转换方面,译者分析英文小说中的复数和时态在译为中文时所需进行的转换。复数转换和时态转换涉及的是英文语法和中文词汇表达之间的转换。在范畴
20世纪70-80年代,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莱考夫与约翰逊“概念隐喻理论”的提出,隐喻的研究进入认知层面。概念隐喻作为建构现实和生产意义的一项重要手段,广泛运用在新闻评论体裁中,用大众更易理解和接受的表述,引导公众认知,塑造社会情感认同,同时反映出特定民族心理对社会现实的认知特点。本研究以俄罗斯语言学家阿·丘季诺夫提出的隐喻模式作为理论基础,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2020年2月至8月即全球新
土星介是第四纪陆相沉积地层中常见的一属介形纲甲壳动物,对地质时期水体温度、盐度、深度、水动力条件等环境状况具指示意义,在地层划分和对比方面也有重要应用。由于介形类在地层中通常仅保存壳体,而土星介同属物种的壳体形态常十分相似,因此区分和鉴定土星介壳体到种一级有较大难度。为了根据壳体准确地鉴定土星介,本研究综合前人文献和本单位馆藏标本,对该属代表性现生及化石种的壳体进行了细致观察,取得以下进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