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水凝胶因其亲水性好、吸收力强等优点,能为伤口提供适宜愈合和修复的湿度环境,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伤口修复领域。用合成聚合物制备得到的水凝胶可能存在生物相容性差、促进伤口愈合活性不足等缺点。因此多糖类水凝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多糖是海藻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我国海藻资源非常丰富,但个别品种海藻直接食用或被初加工,大部分海藻资源未被开发利用,造成资源极大浪费。为实现海藻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本研究旨在从海藻中制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凝胶因其亲水性好、吸收力强等优点,能为伤口提供适宜愈合和修复的湿度环境,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伤口修复领域。用合成聚合物制备得到的水凝胶可能存在生物相容性差、促进伤口愈合活性不足等缺点。因此多糖类水凝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多糖是海藻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我国海藻资源非常丰富,但个别品种海藻直接食用或被初加工,大部分海藻资源未被开发利用,造成资源极大浪费。为实现海藻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本研究旨在从海藻中制备活性多糖成分,将其应用到伤口敷料领域,拓宽海藻多糖的应用范围。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海藻多糖(如羊栖菜多糖、龙须菜多糖等)具有抗炎、促进细胞增殖等生物活性,表明海藻多糖可作为活性物质添加到水凝胶体系中,增强水凝胶的伤口愈合作用。因此,本文以海藻多糖、壳聚糖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制备一种具有伤口愈合功效的水凝胶并测定其溶胀性能和机械性能。随后以抗凝牛血为材料,采用人表皮永生化细胞(Ha Ca T)细胞模型,探究海藻多糖基水凝胶对伤口愈合四个阶段(止血期、炎症反应期、细胞增殖期和组织重塑期)的作用,得到的结论如下:(1)本文以水提羊栖菜多糖(SFP)、龙须菜多糖(GLP)和海带多糖(LJP)为原料,制备海藻多糖/壳聚糖/聚乙烯醇(PVA)水凝胶,并选择凝胶性质最稳定、促进Ha Ca T细胞修复效果最佳的海藻多糖进行后续实验。在三种海藻多糖基水凝胶中,LJP-gel由于其稳定的双网络结构,表现出最高的溶胀性能(溶胀度16.53)和最强的机械强度(杨氏模量31.67 k Pa),同时能使受损的Ha Ca T细胞在24小时内修复率达95.30%,因此选择海带多糖进行后续研究。(2)为探索LJP-gel的最佳制备工艺,本文分别研究了水凝胶制备的单因素(PVA浓度、LJP-壳聚糖配比和LJP多糖浓度),对溶胀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发现PVA和LJP的浓度越高,形成的水凝胶具有越高的交联密度,从而结构越紧密,表现出更高的机械性能和更低的溶胀度。经过响应面优化法得出的水凝胶最佳工艺为:PVA浓度为5%,LJP-壳聚糖配比为0.5,LJP浓度为0.5%,其实际溶胀度为14.64±0.61,杨氏模量为39.38±1.21 k Pa。(3)研究了LJP分子量对LJP-gel凝胶性能和伤口愈合性能的影响。采用UV/H2O2制备得到不同分子量的海带多糖(分子量分别为315、174、80、38、20 k Da),发现随着海带多糖LJP的分子量逐渐降低,形成的水凝胶交联密度越低,结构更加疏松,溶胀性能更高,但是机械性能略有降低。(4)研究了不同分子量LJP制备的水凝胶对伤口愈合的四个阶段:止血期、炎症反应期、细胞增殖期和组织重塑期的影响。发现海带多糖制备成水凝胶后,对上述伤口愈合过程的后三个阶段的修复效果均显著优于海带多糖。在止血阶段,分子量较大的海带多糖基水凝胶吸血量最高,稳定的结构保证其能吸收自身重量15倍的血液量,且可以通过促进血小板聚集,从而促进凝血,达到止血效果。在炎症反应阶段,分子量较小的海带多糖基水凝胶的抗炎效果最好,其对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抑制作用对比模型组分别降低了57.33%、67.72%和44.80%,且可通过下调细胞内上述促炎因子的基因表达来发挥抗炎作用。在细胞增殖阶段,分子量较大的海带多糖基水凝胶对受损细胞的修复效果最佳,0-gel处理损伤的Ha Ca T细胞24小时后,划痕可以完全修复。在组织重塑阶段,分子量较小的海带多糖基水凝胶的效果最好,可以促进Ha Ca T细胞中羟脯氨酸的释放和胶原蛋白的生成,并且上调COAI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其他文献
大豆蛋白经酶解后可获得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可溶性大豆肽和伴随产生的大量不溶性多肽聚集体。可溶性大豆肽溶解性高,易消化吸收,可以作为疏水性小分子活性物质的优良输送载体,同时可螯合二价金属离子,提高其在肠道中的吸收利用率。相对于酪蛋白磷酸肽在商业化补钙产品中的广泛应用,植物来源的大豆肽钙螯合物作为新型钙补充剂受到广泛关注,但其钙结合和促钙吸收能力较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大豆肽的应用。此外,作为酶解副产物的不
馒头是我国传统的蒸煮面制品,其品质的好坏与原料小麦粉的质量息息相关,而我国用于生产高品质面制品的优质高筋小麦供给紧张,导致馒头的品质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口感粗糙或质地较硬等。因此,可以采用改良剂对小麦粉进行处理以满足人们对于优质馒头的需求。目前常用的改良剂中,传统改良剂乳化剂和亲水胶体对面制品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但其作用随不同面制品而异。酶制剂具有安全绿色、特异型好等优点,近年来成为国内外面制品改良
磷脂酶D(EC 3.1.4.4)是用于磷脂改性的重要工具酶之一,在食品、医药、日化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开展磷脂酶D的挖掘及酶学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前期通过基因挖掘获得一种海洋Moritella sp.JT01磷脂酶D(Ms PLD),对其进行了原核重组表达和酶学性质研究,并发现其在催化合成磷脂酸方面具有应用潜力。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尝试对Ms PLD的三维结构进行解析,进一步
基于微藻培养的废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类废水处理的新型生物处理手段,尤其是微藻发酵技术能实现氨氮废水的深度处理,有利于微藻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但发酵体系本身存在微藻细胞对高氨氮的耐受性低、灭菌和无菌运行能耗高、易受生物污染等共性问题。嗜硫原始红藻(Galdieria sulphuraria)是一种来自极端生境的单细胞红藻,具有抗逆性强、代谢方式灵活、生长速度快、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尤其是能耐
近年来,生物基材料因其环境友好、可持续属性成为塑料替代制品研究领域的热点。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是一类由细菌发酵产生的可食性纳米纤维素,具有独特的纳米结构和优异性能,在食品、造纸、生物医药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BC存在过于亲水、生物活性缺乏等缺陷,大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范围。甲壳素(Chitin,CH)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聚合物,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抗
食品领域中,生物活性物质的高效利用问题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构建蛋白基纳米复合物是一种有效提高活性物质溶解性、稳定性和生物效价的方法。然而在目前常见的构建方法中,存在着原料浓度低、过程不可控、工艺复杂、安全风险等问题,极大程度限制了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基于此,本论文以食品工业中常见的大豆分离蛋白、酪蛋白酸钠、乳清分离蛋白为原料,研究了各蛋白在pH偏移过程中的解离及自组装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蛋白基姜黄
菌落总数是判断食品被细菌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菌落总数的数值越高,意味着卫生条件越差,食品遭受污染的风险程度越高。乳制品由于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而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检测和控制乳制品的原料——生牛乳中的菌落总数具有重要意义。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国内外检测菌落总数的“金标准”,但其费时费力、操作繁琐;其他检测技术包括流式细胞术、电阻抗法、ATP生物发光法等等,既不能实现广谱细菌快速检测,而
香蕉皮是香蕉加工的副产物,目前,大部分香蕉皮被当做废物丢弃,浪费资源且污染环境。研究香蕉皮的功能成分及其活性,对它的充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香蕉皮为原料,对超声辅助提取蕉皮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蕉皮黄酮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及机理、紫外吸收功能等进行研究,以期为香蕉皮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对蕉皮黄酮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优选,结果表明,Al(NO3)3-KAC
益生菌具有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调节机体免疫等生理功能,然而只有当活菌数大于10~7 CFU/m L时,才能发挥其益生作用。但是在生产、运输以及贮藏过程中益生菌容易受到不良环境胁迫,导致活菌数较低难以发挥其生理作用,因此,提高益生菌的胁迫耐受性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在。近几年,关于第4代益生菌产品(微胶囊技术的升级优化以及生物膜态益生菌的制备)的研发正在兴起,已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形成生物膜后,其对胃肠液
甲醛(HCHO)是一种常见危害人体健康的空气污染物,而锰基催化剂因为具有高活性、低成本、绿色环保等特点,成为室温下催化降解甲醛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锰基催化剂催化降解甲醛为研究体系,通过掺杂过渡金属(Ce、Co和Cu)、形貌调控和载体固定优化策略,制备Ce和Co修饰MnOx、Co3O4@MnO2-NF、MnCo2O4@MnO2-NF等系列锰基催化剂,通过SEM、TEM、XRD、BET、Ra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