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等信息化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10 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已经初具规模。校园网、网络教学、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图书馆等在我国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与之相关的信息化规划管理、标准与体制等方面的问题也随之出现。高教信息化以及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对学校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都造成一定的冲击,必然会引起学校管理组织结构的重组及优化。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意识到,数字化校园建设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来自技术,而且来自于管理体制的束缚。高校信息化建设之所以效果不佳,主要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管理问题,尤其是管理者自身的问题。高校管理层缺乏一个既懂信息技术和业务,又懂管理的信息化领导人才。而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即首席信息主管,是20 世纪80 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以及企业中相继出现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管理新职位。它最早产生于美国政府机构,盛行企业,在组织的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美国在大学中引入了CIO 体制,由CIO 全面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推动了美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因此,我国大学应该借鉴企业、政府部门以及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在大学引入CIO 体制,设立大学CIO 职位,全面规划学校信息化建设。这为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提供一种新的模式,也是高校应对信息化管理挑战的有力措施。本文以当前教育信息化为背景,从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角度,阐述CIO 理论基础,分析企业以及政府部门CIO 内涵,考察国外大学CIO 体制发展与现状,分析我国高校CIO 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剖析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所存在的问题的,论证我国高校信息化进程中引入CIO 体制的必要性,分析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我国高校CIO 体制的大致框架、CIO 的职责以及所具备的才能,并试着对目前的信息化管理体制提出两种方案,对我国高校引入CIO体制提出几点思考。本文在论述过程中,既有理论上地分析,又有实践上地案例,旨在把CIO体制引入高校信息化管理领域,通过建立CIO 体制对高校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为信息时代大学的管理体制提供了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