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慢性根尖周炎是根管内长期存在的感染物质刺激根尖周围组织产生的慢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炎症反应和根尖周围牙槽骨的破坏。骨破坏、骨形成和炎症反应的发生与细胞间信息传递密切相关。间隙连接是毗邻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通道结构,由邻近细胞膜上的两个连接子配对组成,而一个连接子由六个连接蛋白围在一起组成。离子、分子等就通过这个膜通道结构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目前在人类基因组中已经发现21种间隙连接蛋白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慢性根尖周炎是根管内长期存在的感染物质刺激根尖周围组织产生的慢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炎症反应和根尖周围牙槽骨的破坏。骨破坏、骨形成和炎症反应的发生与细胞间信息传递密切相关。间隙连接是毗邻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通道结构,由邻近细胞膜上的两个连接子配对组成,而一个连接子由六个连接蛋白围在一起组成。离子、分子等就通过这个膜通道结构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目前在人类基因组中已经发现21种间隙连接蛋白亚型。间隙连接蛋白A1(Gap Junction Protein Alpha 1,GJA1)因其自身分子量约为43k Da,也被称为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Forty Three,Cx43),它是家族中人体分布最广泛的一种,许多研究已经证明其在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和骨细胞中均有表达,在骨代谢动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除了与骨代谢相关,GJA1在炎症反应中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另有许多学者研究发现GJA1和口腔疾病有着紧密联系,比如GJA1表达的位置与口腔鳞癌预后相关,表达水平与牙髓炎相关等等。但是,GJA1与慢性根尖周炎相关的研究非常少。目的:检测GJA1在临床患者慢性根尖周炎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其在慢性根尖周炎中的作用机制及为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收集临床样本,实验组为临床慢性根尖周炎组织,对照组为健康牙根尖周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样本中GJA1的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1.临床样本采集本实验样本均取自于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患者,其中临床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样本10例为实验组,因正畸必须拔除的健康前磨牙或因阻生需要拔除的第三磨牙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样本10例为对照组。所有样本的采集均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及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1006)。2.Western Blot检测GJA1蛋白表达情况采集的样本组织经过总蛋白提取、测定、变性、电泳、转膜、封闭和显影成像等一系列操作,检测GJA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收集归纳整理实验数据,使用SPSS Statistics 22.0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临床样本的收集情况符合实验组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0例,包括6例男性和4例女性,年龄25至76周岁。健康对照组共10例,包括5例男性和5例女性,年龄20至78周岁。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经卡方检验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2.Western Blot结果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GJA1均有表达,但实验组中GJA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JA1在慢性根尖周炎组织中表达增高,GJA1参与了慢性根尖周炎。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80岁以上超高龄房颤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治疗预防卒中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上海市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02月至2020年10月住院诊疗确诊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其中卒中高风险患者选择左心耳封堵术来预防卒中,收集入组患者资料,入组对象均采取WATCHMANTM封堵装置植入,术后45d-3个月、半年、1年门诊及住院随访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或者左心房
HSP90是广泛存在的分子伴侣,参与多种细胞行为,在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尚不清楚在雌雄同体蚂蟥Whitmania pigra 性腺发育中的作用。为探究HSP90对蚂蟥生殖细胞发育的影响,该研究对蚂蟥wpHSP90基因进行了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表达量测定。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wpHSP90全长2 592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长为2 373 bp,编码790个氨基酸。
背景:宫颈癌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虽然宫颈癌在早期筛查、预防接种疫苗、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我国的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在引发宫颈癌的众多危险因素之中,持续性的高危型HPV感染是公认的高危因素,从HPV感染到发展成宫颈上皮内瘤变,再到进展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目的:观察自体骨柱或自体骨屑在前牙美学区引导骨再生技术中对软硬组织的影响。实验研究通过观察三组不同植骨方式下的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病例的术后软硬组织变化,评价三组植骨方式的优缺点,以此为临床中前牙美学区的植骨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选择单颗上颌牙牙体缺失伴骨量不足需行引导性骨再生的患者55例将病例按照不同植骨方式分
背景:食管癌(Esophageal carcer,EC)是一种威胁公共健康的重要疾病。据全球最新癌症数据显示食管癌发病率位居常见恶性肿瘤的第7位,而死亡率居第6位。食管癌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域聚集性,东亚地区是食管癌的好发地带,尤以我国为著。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在大陆地区居第6位,病死率居第4位。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我国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增强子结合因子2(Interleukin enhancer binding factor2,ILF2)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泰州市人民医院手术的CRC患者及其临床病理信息,共136例纳入该研究。2.所有标本均用4%甲醛固定,经脱水、透明等程序
目前,菊芋机械化收获过程中的清选及输送等环节作业参数设定缺乏适用的理论依据,以收获期菊芋根-块茎为研究对象,基于离散元方法建立了一种能反映根须柔性和块茎脱落力学特性的粘结模型并对其相关参数进行了标定。首先通过物理试验确定了菊芋根-块茎本征参数、基本接触参数及相关力学参数,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 V2接触模型构建了菊芋根-块茎粘结模型,并通过单因素试验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生物学课程要培养核心素养。生物实验教学在落实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生物实验课的授课效果与理想期望存在差距,教学实际情况不容乐观。《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中指出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将最新科技、最新教学技术融入实验教学。因此本研究试图开发基于微课的初中生物实验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协调
背景:头颈部恶性肿瘤占据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六位,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89万例新发病例,45万例死亡病例,其中舌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是其常见肿瘤类型之一。2020年全球舌鳞癌新发病例约有38万例,死亡约有18万例,且发病人群越趋年轻化。近年来虽然有关舌鳞癌的研究不断增多,但舌鳞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仍不理想。可见舌鳞癌治疗新药物亟待开发,对舌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