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我国慢性丙肝患者已达1000万,患者数量世界第一。在一项中国癌症病因调查中显示,丙肝病毒感染已经成为肝细胞癌的重要原因。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peginterferon plus ribavirin therapy, P-R therapy)是我国常规抗病毒治疗方案,但对于最迫切需要有效抗病毒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反而由于合并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减退等问题失去足量、足疗程治疗机会。目的:观察中国肝硬化患者接受常规抗病毒治疗耐受性及效果并分析影响结局的因素,对不能接受常规抗病毒治疗患者进行抗病毒前及抗病毒方案的优化,并以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alogical response, SVR)作为指标观察优化方法效果,并对成本-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住院且明确诊断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2例,前瞻性纳入常规抗病毒治疗肝硬化患者62例、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63例、不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应用蛋白酶抑制剂治疗的肝硬化患者34例。回顾性研究中对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检查结果进行记录、总结、分析,经统计学分析得出与常规抗病毒疗效可能相关因素;前瞻性常规治疗组研究中根据病情进行分组,对治疗前情况及治疗后的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进行观察并统计两组间的结果是否存在差异。同时对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分析,观察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及有效性指标变化;应用脾脏切除手术、皮下注射血小板生成素、口服血小板受体激动剂三种方式对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干预,分析干预后接受P-R抗病毒以及获得SVR几率;常规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改为boceprevir (BO C)联合P-R治疗,观察再次治疗获得SVR率,BOC联合P-R失败患者改为sofosbuvir (SO F)联合daclatasvir (DCV),观察疗效。结果:肝硬化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29%低于非肝硬化组的44.1%(P<0.05);睥切除组患者P-R治疗完成率85.7%,SVR率61.9%,血小板生成素组则分别为52.9%和23.5%,血小板受体激动剂组开始SOF联合P-R治疗率36%,SVR率4%;BOC联合P-R治疗SVR率52.4%,且均为之前P-R治疗中复发患者,未SVR的16例患者中4例自愿选择改为SOF(400mg/日)联合DCV(60mg/日)治疗12周,均获SVR。结论:未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对P-R治疗耐受性较好,但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纠正则很难完成常规P-R治疗,脾脏切除手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效果优于血小板刺激因子及血小板受体激动剂。P-R治疗失败的基因Ib型肝硬化患者接受BOC联合P-R治疗一半患者可获SVR,SOF联合DCV效果可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