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女性阅读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eeni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古已有,并延续至今。士人通过阅览典籍而博通古今、知晓经术,积累起诗赋写作的文学素材,同时,文学创作的兴盛也为阅读传统注入蓬勃的时代活力。自晋武帝建立政权至刘裕以宋代晋,王朝统治虽然历经政权动荡和频繁战乱,但思想文化却仍在继续发展。这一时期的女性活跃于政治、文学、艺术等不同社会领域,她们博览群籍,兼具才识与德情,拥有强烈的个性意识,并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时代风尚。本文对两晋女性的阅读背景与阅读内容进行线性梳理,揭示女性阅读与两晋文学之间的动态联系,展现阅读传统所塑造的文学特色和女性风貌,论文共分为三章。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以及国内外女性研究与阅读研究的现状。两晋女性的博学多识,以及言谈容止所体现出的文学内蕴,源于经史典籍和诗歌辞赋的涉猎与阅读。立足晋代女性阅读传统进行研究,有助于把握该时段文学的意象内涵与艺术风格。以往对于女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魏晋南北朝女性史、女性文学及女性形象研究,关于两晋女性的断代研究较为薄弱。近年来国内兴起的阅读史理论,为女性文学昭示了新的研究方向。
  第一章主要介绍两晋时期女性阅读活动的概况与新变,第一节介绍汉魏时期女性的阅读情况,形成不同朝代女性阅读的纵向对比。晋代以前的女性阅读以儒家经学与女教文献为主,总体呈现为被动阅读的状态。第二节探讨两晋女性的阅读内容与读物选择,晋代女性的阅读门类包含儒学典籍、诗歌辞赋、史书杂传、佛道经典、女教文献及其他书籍。第三节论析两晋女性阅读的时代特征。与汉魏时期的女性阅读相比,表现为阅读群体的扩张化与断层化、阅读交流的广泛化以及阅读文化的传承性;与同时代男性阅读相比,女性阅读更重视阅读的纯粹性、娱乐性,呈现出重情化、细腻化的审美倾向,但在阅读内容上依然存在局限性。第四节则是结合两晋时期的文化背景,重点关注以纸代简的文本书写在文学的传播、创作以及女性阅读领域所引发的时代新变。
  第二章重在探究女性阅读与两晋文学之间的内在关联。第一节从创作主题、叙事用典与艺术风格的角度论述女性阅读影响下的文学表达方式和艺术效果。晋代女性的文学创作多以现实感悟、外来方物或先贤名士为主题,运用文学、历史以及艺术典故,呈现出重情化、博物化、玄学化的多元色彩。此外,左棻与谢道韫作为不同时期的读者典型,其创作风格也折射出两晋女性阅读的连续性与差异性。西晋和东晋的女性阅读虽都以儒学为内核,但左棻的诗赋以博闻广识见长,谢道韫的诗歌则呈现出清通自然的风貌,反映出博物学风与玄学思潮所赋予文学写作的不同时代特色。第二节由阅读方式的变迁述及文学理论的发展,女性细腻化、诗意化的独特审美视角推动了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与文学鉴赏,出现了以陈玢的《与妹刘氏书》为代表的女性文学批评论作。第三节以晋代文学作品中博识多才、能言善诗的女性形象为例,如《搜神记》中所描绘的神女和女鬼形象,分析以现实女性读者为创作原型的文学镜像。
  本文第三章选取两晋女性精通识鉴、明理善辩、林下之风这三种较具代表性的特征,论述女性阅读形塑的两晋女性风尚。长期阅读形成的历史思维使得两晋女子尤善识鉴,女教文献的学习和训诫内化为她们对道德情操的严格要求,文学阅读积累起的才识洞见和文学内蕴则塑造了晋代女性的清雅气韵与自然风致。
  
其他文献
先秦时期礼乐文化与器乐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器乐是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且二者的演变发展与当时的政治背景及社会思想紧密相关,并影响着早期的文学形态。各类论著虽然对先秦礼乐文化以及考古乐器的发现做了大量的考证与研究,但对于琴瑟二器及其所涉礼乐与文学的具体情况仍处于较为模糊的阶段,缺乏专门的整理研究。  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将琴瑟的讨论限定在先秦两汉时代,主要解决下述几个问题
学位
在崇祯本、张竹坡本之后,文龙的评点是《金瓶梅》评点研究又一重要资料。文龙评点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视角,其评点理念体现在独具冷眼、准情度理、书为我化等几个重点术语里。这些评点术语既蕴含着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又带有较为独特的审美眼光,其以读者为核心的评点思想可与西方接受美学形成跨时空对接、对话。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之外,共分为五章。  引言重在通过梳理文龙评点的发现、收录及重要研究情况,指出对文龙评点术语
学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的幽冥观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由先秦时期模糊不定的“黄泉”“幽都”转到汉魏时期的“泰山”,传统的幽冥观念初步形成,但此时的幽冥世界尚处于单纯的模仿现实的阶段。东晋佛教兴起,地狱观念植入,“泰山”从传统的幽冥地府转变成为佛教的“地狱”,而后随着佛教势力的进一步扩大,“地狱”之说开始超脱对“泰山”的依赖,不仅以佛为“地狱”之主,以“泰山府君”次之,更逐渐将泰山纳入“十殿”体系,使
学位
唐代是中国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历来的园林学者对这一时期都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唐代园林上承魏晋六朝园林的富丽豪阔、以自然山水为主要载体的园林风格,下启宋明园林的文人化、写意化、高度艺术化的审美倾向,是一个重要的转型与过渡期。与六朝园林相比,唐代园林在数量上大为增加,分布地域更为广阔;类别上基本形成后世所称的皇家园林、私人园林(包括贵族园林与文人园林)、寺观园林和公共园林,尤其是文人园林,在中唐以后
学位
宗白华的美学首先是一种生命的美学,“生生而条理”的生命节奏是其本体,阴阳二气是生命节奏之根基,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是其底色。它将“生命”作为审美的第一要义,“生命”是宇宙自然之全体生命,天然地包含着生态整体意识。宗白华发掘出“至动而有条理”的“生命节奏”这一思想内核,然后圆融地将宇宙自然、艺术和人生连接贯通,以“同情”的方式将个体的生命情感与自然的运动节奏进行融合,并主要借助艺术这一丰富
学位
作为当代一个十分重要的热点理论,“中国故事”与当代中国文艺实践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可以说正是相关文艺实践的繁荣推动了“中国故事”理论话语和批评实践的产生、发展与繁荣。本文从这一新兴理论的文艺实践、理论话语以及批评实践三个方面对“何谓中国故事”这一基础性问题做出回答,最终回归到“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这一现实落脚点上对其讲述目的与标准进行强调,同时,本文还尝试对“中国故事何以中国”以及“文艺向何处去”等更
学位
戴震是清代乾嘉学派的领袖之一,在清代学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小学、考据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自成一家的义理阐释,几百年来备受学界瞩目,得到了深入而全面的挖掘。然而,戴震的《诗经》学由于某些原因,一直鲜为世人所知,其相关研究尚不完备。本文即以此为主题,基于相关文献资料,试图通过《诗经》学这一小切口,管窥戴震经学乃至学术研究之一斑,以至于更科学地界定其《诗经》研究成果的价值。  本文由绪论及三个
学位
本文通过分析《史记》与《韩非子》《六韬》《汉书》《汉纪》等文献中游侠认识的不同,发现《史记·游侠列传》在游侠认识史上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游侠在先秦两汉时期乃至后代正统观念中始终扮演着法律纲常和社会稳定的破坏者角色,但司马迁更多从精神层面即侠所承载的内在“侠义”方面来定义“游侠”,弱化了其以私权违反法令、挑战公权的破坏性的一面,而更多强调游侠重义轻生、救人缓急的道德层面的美好特质,重塑游侠形象,使之成
学位
潘飞声(1858-1934)是清末民初著名诗人、词人和学者,也是南社、沤社等社团的重要成员。曾任《华字日报》《实报》《国学萃编》《爱国报》和《青鹤》等杂志报纸的编辑,在当时新闻界有重要的影响力。擅长诗词文论,有《香海集》《海山词》《老剑文稿》和《在山泉诗话》等作品传世。潘飞声一生未仕,旅居德国三年后返乡,便开始了他大半生的漂泊羁旅,最后终老上海。潘飞声的文才有目共睹,钱仲联称其词“仙袂飘举,才华艳
学位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文学作品中常见关于饮食生活的书写。魏晋时期是我国文学自觉与饮食新变的重要阶段,研究这一时期的饮食文学,对于深入考察魏晋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绪论部分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概述本文的研究缘起。我国饮食文化在魏晋时期有了长足发展。伴随着政权更替、人口迁徙和民族融合,我国原有的饮食结构、烹饪方式等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南北方物种的交换、少数民族饮食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