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西江肇庆江段仔稚鱼群落结构、季节模式与昼夜分布 2006~2007年使用定量弶网和圆锥网对西江肇庆江段漂流性仔稚鱼补充群体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肇庆江段漂流仔稚鱼主要为鲤科鱼类,共鉴定30个种类,其中22种鉴定到种,隶属于6目11科28属。赤眼鳟、鲴属、鳊和红鮊属是最优势种,分别占鱼苗总量的30.31%、17.33%、16.15%和10.76%;广东鲂鱼苗仅占鱼苗总量的0.83%。鲤科鱼类仔鱼主要出现在6~9月份,10月份以后和4月份之前以鰕虎鱼、白肌银鱼等为主。样品中很少有鱼卵存在,说明产卵场与采样点间距离较远;仔稚鱼在发育时期上有较大的差异,说明这些种类可能来自不同的产卵场。仔鱼密度与浊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流速和温度无明显关系。采样点的仔鱼表现出昼夜变化规律,晚上密度要明显高于白天。2.西江广东鲂漂流仔鱼形态特征及补充群体动力学西江广东鲂产卵场位于肇庆市的罗旁和封开青皮塘江段,距肇庆市区约113~143km。2006~2007年使用弶网和圆锥网对西江广东鲂仔鱼补充群体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广东鲂仔鱼有其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区别与其它种类。广东鲂繁殖主要发生在4~7月份,通常每年有两个繁殖期,分别位于4月中旬至5月份和6~7月份,且第一个繁殖期持续时间较长,第二个相对较短。肇庆采样点采集到的广东鲂仔鱼主要位于卵黄囊吸尽期,全长集中在7.5~8.0mm。根据鱼苗密度和发育期可以推测每年广东鲂约有6~7个批次的产卵活动。4~5月份广东鲂仔鱼丰度与仔鱼的总丰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广东鲂仔鱼主要出现在第一次洪峰到来之前和两次洪峰之间径流量较低时。估算2006年和2007年度广东鲂仔鱼补充量分别约有5.901亿和6.029亿尾。由于西江径流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7月以后,对广东鲂仔鱼补充群体总量影响不大。3.水坝建设对西江肇庆江段漂流性仔稚鱼补充群体的影响本文对长洲水利枢纽截流前后西江肇庆江段的径流及漂流性仔鱼补充群体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西江肇庆江段径流量在2006~2007年两年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7月份之后径流量明显减小,第二次洪峰消失。仔鱼密度变化与径流量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但2007年部分样品中仔鱼密度远远高于2006年最大密度,致使2007年全年仔鱼补充群体总量增至达2981.701亿尾,将近是2006年仔鱼总量1340.732亿尾的2倍多。四大家鱼总量在5~9月份的总量要明显减小,从2006年的99.12亿减少到63.78亿尾;但广东鲂仔鱼补充群体总量变化不大。由于四大家鱼属半洄游产卵型鱼类,这种变化暗示了长洲水利枢纽的截流对四大家鱼繁殖的影响,具体影响程度还有需要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