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技术升级的道路上却遇到了重重阻碍。障碍之一就是上游行业核心零部件技术水平不足,供应链主要依赖进口产品。由于产业链的垂直溢出效应,上游行业进口影响了下游企业绩效,下游行业进口同样影响了上游企业。在经济逆全球化的形势下,核心技术的大量进口降低了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性。本文通过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分析上中下游行业进口对中国全体制造业的溢出效应。希望通过这种产业链层面的微观实证分析,说明上下游行业进口的重要性,引起业界及政府对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视。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是工业后发国家向工业先行国家赶超的缩影。从20世纪70年代末生产能力有限,到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工业仅用了3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跨越式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工业已经呈现出明显的组装能力强而零部件生产能力弱的特点。时至今日,仍然有大量的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站在产业链的角度,上游企业、本行业企业及下游企业同时进口国外先进技术产品。考察单个企业进口对贸易企业的影响,并不能全面反映进口的作用。从整体上分析上中下游行业进口对全体制造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则更加全面。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历程,接着实证分析了上中下游行业进口对中国全体制造业TFP及贸易企业出口的影响,探究了其背后机制,最后通过对中日两国汽车行业的案例分析,得出上下游行业进口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本文一共分为八章,主要结构安排如下所示:第一章是导论,说明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列出了研究框架,介绍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指出了研究的重难点、创新点及不足。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将进口贸易与企业生产率、进口贸易与企业出口及产业关联影响企业绩效等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其进行评述,指出了本文研究的边际贡献。第三章回顾了中国进口贸易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并分析了不同技术含量产品进口占比的变化,指出了中国在世界进口贸易中的地位。第四章建立了一个简单的上、下游企业理论模型,分析了当下游企业扩大进口时,上游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产品创新等方式规避竞争。第五章分析了1998~2007年上游、中游及下游行业进口贸易自由化对企业TFP的影响。我们使用OP及ACF等方法,对中国制造业企业TFP进行了测算,发现10年间非贸易企业与贸易企业TFP的增长趋同,且二者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通过实证回归分析,首先我们发现,上游行业及本行业进口显著促进了企业TFP的提升,而下游行业进口则对企业TFP产生了负面影响。其次,从作用机制上来看,上游行业贸易自由化改善了企业所在行业的技术水平及产品创新水平,提高了企业TFP。而下游行业进口通过阻碍企业技术的增长及产品创新,从而抑制了企业TFP的提高。再次,从企业所有制来看,上游行业及本行业进口主要影响了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则不显著。下游行业关税的下降则明显提高了国有企业的TFP,从而抑制了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TFP的增长。高技术差距的企业更能从上游行业进口中获益,下游行业进口对其竞争效应也越小。第六章,我们将问题进一步深入,讨论了上、下游行业进口对中国贸易企业出口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首先来自上游行业的进口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出口产品种类,促进了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张;来自下游行业进口使得企业由多产品出口转向单一产品出口,抑制了企业出口规模的增长,但是提高了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其次从作用机制来看,上游行业进口对企业出口存在正面溢出效应,上游行业进口能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从而扩大出口规模。下游行业进口则减少了企业研发投入,从而抑制企业出口增长。本行业市场集中度越高,上游行业因进口导致的成本效应越能转移到本行业,从而提高企业的出口规模。最后,从所有制企业来看,上下游行业进口的垂直溢出效应对于民营企业的影响最显著,外资企业次之,国有企业最不明显。此外,低效率企业更能从上游行业进口中获益,而高效率企业更能抵御下游行业进口竞争,竞争逃避效应大于竞争挤出效应。第七章,通过梳理汽车行业发展历程,我们发现汽车行业在关键技术及设备、上游矿产资源及下游能源消费方面,主要依赖进口。在关键零部件的弱项导致了我国汽车生产受限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我国汽车产业链可控能力仍然较弱。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内销售量及质量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国际竞争力不仅远低于德国、日本、美国等老牌汽车生产大国,而且还低于印度、墨西哥等新兴发展中国家。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发展水平相对不高,进一步制约了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通过对比中日两国汽车行业的产业政策,我们发现中国限制零部件进口,过早开放外商投资是导致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第八章为本文结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