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哲学原理对桂枝汤的解读以及李赛美教授应用经验整理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eh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在中医界是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一千多年以来,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从文献到临床,从考据到药理,可以说《伤寒杂病论》的每一个字几乎都有学者论述。但是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不能透彻的解读伤寒论里面的每一个问题。在这样一座宝库面前,我选择了从基础的思维方式开始研究的方法,寻找张仲景创立桂枝汤的思维方法。试图去解释为和张仲景在东汉末年写出了这样一部著作,又为何里面的方子一直到今天都在发挥着作用。一百多年来,随着西方医学逐渐兴盛的世界中,埃及,‘印度,阿拉伯和其他国家的传统医学地位已经下降,但中医仍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继续前进。不仅日本等东方国家,韩国、南洋和其他地区的人喜欢中医,喜欢进行关于中医学文化的交流,中医也在逐渐与世界有了更多主动的接触。中医之所以有这样的魅力,原因之一是中医有自己独特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蕴含着辉煌的中华民族中独特的东方智慧和文化科学的中医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今天中医学的发展遇到了不同层次和方面的问题,我认为要从根本上紧紧把握住中医学的核心内容——正确的中医哲学思维方式,并进行研究、总结、提高。这样才能促使研究者找到一种超越性的思维方式,将现代技术新的发展成果和传统的中医药学相结合;将前人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新时代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结合起来,从而使中医获得新的生命力。如果说中医是一个自然成熟的自然科学体系,那么它的逻辑体系是以何种形态呈现出来?通过研究,我们会知道中医的逻辑体系和西方医学存在较大差异,中医学的逻辑体系和中国传统哲学密切相关,是具有辨证、逻辑类比、演绎这样一些特征的逻辑体系。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理论形成之时最初期的一些基本概念需要理清,当然包含了中国哲学的基本命题,以及在临床中发现的一些理论命题。这些初始命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回头去检验,只有理清了,我们才可以实事求是的回答“中医学理论从何而来”“中医学理论有何根据”等根本问题,才会知道我们的中医学跟其他学问究竟有何不一样,才能明白我们学科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明确了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中医哲学的基本命题,我们才有进行下一步同西方哲学、西方逻辑学等的比较研究。本研究所选择的哲学解读中医的方剂,是为这种探讨提供了一种路径。方法:本研究属于文献研究,采用了传统的文献研究方法以及临床医案研究方法。因为是基于哲学原理的对桂枝汤的解读,传统文献主要来源于古代医学文献以及先秦两汉时期的重要思想文化著作。李赛美教授应用桂枝汤的经验整理资料来源于3年跟诊收集的资料,以及李赛美教授出版的相关书籍,还有李赛美教授课堂录音、课堂笔记等。从中寻找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成果:经过系统的研究,结合历史文献,通过基于哲学原理的对桂枝汤的解读得出了关于中医思维方式的相关结论。比如通过研究发现桂枝汤立法之中可以表达出古代哲学的整体观,气一元论、致中和的思想、守中的思想、欲与先夺法的思想等。从哲学的多个方面分析了桂枝汤的内在意蕴,也逐渐剥离了中医学的外壳,试图从方剂入手显示出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中国古代哲学对整体观的重视使得中医虽然不能像西医那样对人体某些问题进行明确的分析,但却能综合而全面地把握疾病,认为疾病乃人体本身的小宇宙或与周围环境的大宇宙之间失去平衡所致,将疾病个体化,根据阴阳时空上的平衡和交替反复,遵循阴阳五行和六经辨证的演绎理论推导施治。不仅仅如此,中医成功地将心理疾病纳入理论体系,对七情与疾病的关系亦有深刻认识。也正是由于中医对人体与环境协调关系的重视以及“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医防治学思想,中医具有较强的人文关怀的力量。与西方医学相比,中医理论由经验和思辨概括而来,因而是综合性的、整体性的、模糊的、非定量的;而西医理论由实验归纳而来,因而是分析性的、局部性的、明确的、定量的。中医善于把人与环境因素综合地加以考虑,其思维呈网状结构;而西医则是呈链状思维模式,一系列判断都可根据一个原始命题,通过一个演绎推理链而完成。这些特征构成了中西医学思维方式的较大差异。西医往往把疾病看成是一个或少数几个病因而引起的,因此只要把相应病因消除,疾病就会痊愈。而中医则把握人的整体性,甚至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中医是以整个人体的综合功能状态为指征而进行诊治的,中医使用的“证”正是代表了人体的综合功能状态,可以认为是一种整体辨证医学。中医学的哲学思维特征是中国古代哲学思维特征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和体现。中医学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并以此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用以阐明人的生命活动和外界环境的关系,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等。因此,中医学理论必然渗透着“恒动变易”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如人体的阴阳二气存在对立、转化、资生和制约的关系,始终处于彼此消长的不断运动变化;五行之中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且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构成一个五类要素组成的、恒动的世界模型即人体生命模型等等。中医学方法自创建的那天起,就将其建筑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从而使得人们对于人体的生理病理的观察、认识与诊疗等,能较客观地把握住机体变化的内在规律。在探索人体生命奥秘及疾病诊疗等方面,始终运用丰富的哲理思维,从宏观角度来克服因历史原因所造成科学技术水平有限这一不足的缺点。中医学基础与临床各种学说的形成虽然有一定的解剖知识为基础,但它并不着重于脏腑结构、形态等解剖方面的阐述,而是更多地以辨证分析的思维方法、整体方法为指导,运用哲理思维等思维方式,对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功能及其相互联系进行研究、概括。可以说,中医学方法无一不是运用哲学思维的成果;哲理思维方法不仅是中医学的方法,也是中医学的优势所在。反思医学的哲学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能结合中西两种医学的长处,那么两种医学必然可以更好的发展。李赛美教授致力于教学与临床数十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学校和社会上拥有良好的口碑。通过对李赛美教授医案的研究以及李赛美教授其余学术资料的研习,本研究比较完整的概括出了李赛美教授主要的使用桂枝汤临床思路,使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对李赛美教授临床经验进行了概括与整理,剖析了李赛美教授对疾病发展的认识。并且首次整理了李赛美教授常用的合方与对药,深入解读了李赛美教授使用桂枝汤的特色用药方式以及思维内涵,在整理李赛美教授临床经验上又前进了一步。结论:通过基于哲学原理的对桂枝汤的解读,挖掘了桂枝汤中蕴含中医哲学的独特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正是这种影响把中医学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医学区分开来,中医学具备了独特的思想内核。要想推进中医学的发展,应该继续深挖中医学的基本范畴,基本思维方式,也要借鉴现代科技的成果,实现中医学新的理论和实践的进步。李赛美教授临床擅长使用桂枝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了明显效果,本文研究整理了李赛美教授使用桂枝汤的独特经验,首次较为完整的归纳了李赛美教授与桂枝汤同时使用的对药以及合方,并整理了一部分医案。对于进一步整理研究李赛美教授的临床经验,有一定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办公楼宇是人们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场所,是一个集安全、高效、舒适、便利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建筑物。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作为该智能建筑物的楼宇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程氏咳嗽方加减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证的临床疗效的观察,评价中西医结合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证的治疗效果,并且简要阐述程氏咳嗽方治
唐宋田园诗在题材范围和艺术风格上存在很大的不同。题材表现上,唐代田园诗主要描写农村生活宁静优美的一面,以表现诗人的阑情雅趣;宋代田园诗的表现范围则有很大的拓展,涉及到乡
目的:报告应用哈氏棒和Dick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体会,探讨哈氏棒和Dick钉系统的优缺点。方法:以椎弓根螺钉替代哈氏棒的下钩,棒钉组合治疗胸腰椎骨折48例。结果:本组病人术后骨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病 ,患者临床症状与血流动力学变化关系密切。笔者观察了患者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刚性指数的改变 ,旨在探讨这两项指标对糖尿病的治疗及预后的参考价值 ,现
前言 存在二氟碳结构的吸入麻醉药(如地氟醚、安氟醚和异氟醚等)可以与二氧化碳吸收剂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在麻醉呼吸环路中生成一氧化碳(CO)。CO经肺泡进入人体后与血红
目的:探讨部分背根切断及针刺后不同时相备用背根节GDNF、FGF-2的表达变化。方法:利用猫脊髓可塑性模型(切除一侧后肢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为备用根),分正常组、单侧部分背根切
目的:调查深圳市城区两所不同类型学校小学生视力情况及屈光状态的流行病学现状,分析近年来深圳市小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及视力不良的屈光构成;观察深圳市小学生视觉质量的情况
目的:“血三脏”理论是以心、肝、脾三脏之间的生理及病理联系为基础,解释三脏相关发病病理机制并指导临床疾病诊治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说。本课题旨在对“血三脏”理论进行系
韩礼德曾强调没有语法分析的语篇分析不是真正的语篇分析,并认为应将文学语篇作为语言学分析的对象。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了却一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