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脊柱外科常见的多发病,是引起腰部下段及腿部疼痛或伴有麻木、乏力的常见原因之一。普遍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是:腰椎间盘纤维环由于各种因素变性破裂,导致椎间盘内的髓核离开原位置,向脊柱的各个方向突出,进一步压迫神经引起腰部及腿部疼痛,其中,腿部的疼痛可表现为胀痛、放射痛等,有时可伴有麻木乏力的异常感觉以及功能障碍等。多见于青年男性,九成以上该病的病变部位位于L4至S1椎间隙。本研究选择陈振虎教授的岐黄针疗法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意义。岐黄针疗法具有操作简便、无需麻醉、取穴少等优点,无需长时间留针,每次操作仅需2-3分钟,且安全性高,可避免损伤血管,能有效治疗痛症,针对肌痹和骨痹有特殊疗效。
目的:
回顾文献,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医学研究及中医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初步研究岐黄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意义。本研究选取气海俞、居髎穴、阳陵泉、次髎穴、臀痛穴(经验穴)、飞扬穴为主要穴位,实验组采取岐黄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观察岐黄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患者腰腿疼痛缓解情况及腰椎活动度改善情况,并与传统针刺组疗效对比。
方法:
病例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并随机分成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选取的穴位包括气海俞、居髎穴、阳陵泉、次髎穴、臀痛穴(经验穴)、飞扬穴,局部消毒后,运用飞针手法将岐黄针快速刺入皮下,先用输刺法,使针尖直入至骨面,至骨后边退针边轻轻摆动针柄将针退至皮下,然后再用合谷刺法,左右鸡足,刺入深度约1-1.2寸,得气后即边退针边轻轻摆动针柄将针退至皮下,将针取出,局部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对照组选取气海俞、次髎穴、飞扬、居髎穴、大肠俞、上髎穴、肾俞、中髎穴、委中、承山、阳陵泉等,用1.5寸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肾俞-大肠俞、中髎-次髎、委中-飞扬接电针治疗仪治疗,每次30分钟。两组均为每周治疗两次,两周为一疗程,共治疗一个疗程。治疗前后,以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腰部活动度评分、JOA腰椎功能评价为观察指标,判定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
结果:
1.两组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两组治疗前MPQ、腰部活动度评分、JOA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3.治疗后比较两组MPQ评分,实验组评分为6.60±1.77,对照组评分为8.87±2.49,两组MPQ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1)。比较治疗后两组间MPQ评分,有显著差异。说明两组均可显著降低MPQ评分,实验组在降低MPQ评分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
4.治疗后比较两组腰部活动度评分,实验组评分为40.73±7.21,对照组评分为33.60±6.55,两组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1)。比较治疗后两组间腰部活动度评分,有明显差异。说明两组均可显著提高腰部活动度评分,实验组在提高腰部活动度评分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
5.治疗后比较两组JOA评分,实验组评分为21.93±3.49,对照组评分为19.17±2.56,两组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比较治疗后两组间JOA评分,有显著差异。说明两组均可显著提高JOA评分,实验组在提高JOA评分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
6.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实验组治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例,好转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例,未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治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例,好转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例,未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总有效率63.33%。经秩和检验,Z=2.173,P=0.030<0.05,有显著差异,认为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
观察结果显示,针灸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有明显疗效,实验组和对照组疗法均可缓解患者症状,其中实验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有效率63.33%。实验组采用岐黄针疗法,通过对人体部位的组织进行适当得刺激、松解,有效缓解局部软组织紧张痉挛状态,减轻局部软组织粘连状态,促进局部新陈代谢,可在短时间内即缓解患者疼痛,其疗效显著优于使用常规针刺进行治疗的对照组。
目的:
回顾文献,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医学研究及中医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初步研究岐黄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意义。本研究选取气海俞、居髎穴、阳陵泉、次髎穴、臀痛穴(经验穴)、飞扬穴为主要穴位,实验组采取岐黄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观察岐黄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患者腰腿疼痛缓解情况及腰椎活动度改善情况,并与传统针刺组疗效对比。
方法:
病例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并随机分成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选取的穴位包括气海俞、居髎穴、阳陵泉、次髎穴、臀痛穴(经验穴)、飞扬穴,局部消毒后,运用飞针手法将岐黄针快速刺入皮下,先用输刺法,使针尖直入至骨面,至骨后边退针边轻轻摆动针柄将针退至皮下,然后再用合谷刺法,左右鸡足,刺入深度约1-1.2寸,得气后即边退针边轻轻摆动针柄将针退至皮下,将针取出,局部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对照组选取气海俞、次髎穴、飞扬、居髎穴、大肠俞、上髎穴、肾俞、中髎穴、委中、承山、阳陵泉等,用1.5寸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肾俞-大肠俞、中髎-次髎、委中-飞扬接电针治疗仪治疗,每次30分钟。两组均为每周治疗两次,两周为一疗程,共治疗一个疗程。治疗前后,以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腰部活动度评分、JOA腰椎功能评价为观察指标,判定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
结果:
1.两组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两组治疗前MPQ、腰部活动度评分、JOA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3.治疗后比较两组MPQ评分,实验组评分为6.60±1.77,对照组评分为8.87±2.49,两组MPQ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1)。比较治疗后两组间MPQ评分,有显著差异。说明两组均可显著降低MPQ评分,实验组在降低MPQ评分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
4.治疗后比较两组腰部活动度评分,实验组评分为40.73±7.21,对照组评分为33.60±6.55,两组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1)。比较治疗后两组间腰部活动度评分,有明显差异。说明两组均可显著提高腰部活动度评分,实验组在提高腰部活动度评分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
5.治疗后比较两组JOA评分,实验组评分为21.93±3.49,对照组评分为19.17±2.56,两组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比较治疗后两组间JOA评分,有显著差异。说明两组均可显著提高JOA评分,实验组在提高JOA评分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
6.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实验组治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例,好转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例,未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治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例,好转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例,未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总有效率63.33%。经秩和检验,Z=2.173,P=0.030<0.05,有显著差异,认为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
观察结果显示,针灸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有明显疗效,实验组和对照组疗法均可缓解患者症状,其中实验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有效率63.33%。实验组采用岐黄针疗法,通过对人体部位的组织进行适当得刺激、松解,有效缓解局部软组织紧张痉挛状态,减轻局部软组织粘连状态,促进局部新陈代谢,可在短时间内即缓解患者疼痛,其疗效显著优于使用常规针刺进行治疗的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