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电生理学和病理组织形态学的方法,探讨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在喉返神经损伤后的近期及远期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1、A2、B、C、D、E六组,每组2只。A1、A2组暴露左侧喉返神经但不进行损伤,仅分别给予5mg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处理;B、C两组暴露左侧喉返神经并在喉返神经第四气管环处给予0.02Mpa负压吸引1min,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各5mg处理;D、E两组暴露左侧喉返神经并在喉返神经第四气管环处给予1.0Mpa负压吸引1min,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各5mg处理。六组实验对象分别在喉返神经损伤前、损伤即刻、损伤给药后30min进行喉返神经检测仪检测喉返神经功能。在术后第8周切取环杓后肌,通过HE、AchE和SDH染色来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
结果:
1.环杓后肌SDH染色病理变化:A1组和A2组、B组和C组、D组和E组的红肌细胞数、白肌细胞数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D、E两组的红肌细胞数、白肌细胞数较A1、A2组呈递减趋势,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B、C两组的红肌细胞数、白肌细胞数较A1、A2组无统计学差异。
2.环杓后肌AchE染色病理变化:A1组和A2组、B组和C组、D组和E组环杓后肌运动终板数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D、E两组环杓后肌运动终板数较A1、A2组呈递减趋势,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B、C两组的环杓后肌运动终板数较A1、A2组无统计学差异。
3.喉返神经检测仪检测变化:B、C、D、E四组喉返神经检测数值在损伤前和损伤即刻相比差异均大于50%,并且4组在损伤即刻和损伤给药后30min相比无明显差异。
结论:
1.负压吸引可致喉返神经损伤,负压吸引力是影响喉返神经功能的关键因素,负压吸引数值越大对喉返神经造成的损伤越严重。
2.局部单次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负压吸引导致的喉返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并无意义。
方法:将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1、A2、B、C、D、E六组,每组2只。A1、A2组暴露左侧喉返神经但不进行损伤,仅分别给予5mg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处理;B、C两组暴露左侧喉返神经并在喉返神经第四气管环处给予0.02Mpa负压吸引1min,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各5mg处理;D、E两组暴露左侧喉返神经并在喉返神经第四气管环处给予1.0Mpa负压吸引1min,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各5mg处理。六组实验对象分别在喉返神经损伤前、损伤即刻、损伤给药后30min进行喉返神经检测仪检测喉返神经功能。在术后第8周切取环杓后肌,通过HE、AchE和SDH染色来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
结果:
1.环杓后肌SDH染色病理变化:A1组和A2组、B组和C组、D组和E组的红肌细胞数、白肌细胞数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D、E两组的红肌细胞数、白肌细胞数较A1、A2组呈递减趋势,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B、C两组的红肌细胞数、白肌细胞数较A1、A2组无统计学差异。
2.环杓后肌AchE染色病理变化:A1组和A2组、B组和C组、D组和E组环杓后肌运动终板数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D、E两组环杓后肌运动终板数较A1、A2组呈递减趋势,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B、C两组的环杓后肌运动终板数较A1、A2组无统计学差异。
3.喉返神经检测仪检测变化:B、C、D、E四组喉返神经检测数值在损伤前和损伤即刻相比差异均大于50%,并且4组在损伤即刻和损伤给药后30min相比无明显差异。
结论:
1.负压吸引可致喉返神经损伤,负压吸引力是影响喉返神经功能的关键因素,负压吸引数值越大对喉返神经造成的损伤越严重。
2.局部单次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负压吸引导致的喉返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并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