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约占90%。DTC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主要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甲状腺滤泡状癌(FTC),少数为Hurthle细胞癌。DT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主要归因于PTC发病率的升高。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手术、术后放射性碘-131(131I)治疗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是目前PTC的常规治疗方法。经上述治疗,PTC总体预后较好,10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有约5%-15%的患者会在治疗后出现复发或转移。131I治疗作为PTC的术后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在清除残余甲状腺、辅助治疗潜在的微小残留癌灶甚至远处转移病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可降低PTC患者的复发率及肿瘤相关死亡率,改善预后。大量研究显示,除了病理亚型、肿瘤大小、多灶性、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等肿瘤局部侵袭特征外,PTC的预后还受到多种分子病理特征的影响。术后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是指术后未服或停服L-甲状腺素4(LT4)后TSH升高(>30μIU/mL)状态下测定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其水平高低与肿瘤的术后残留情况以及初始治疗后疾病的缓解、持续、复发密切相关。BRAFV600E基因突变作为PTC最常见的特异癌基因改变,不仅通过异常激活MAPK通路参与PTC的发生、发展,而且与PTC的复发及肿瘤相关死亡密切相关。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伴有该基因突变的PTC患者远处转移病灶的摄碘能力下降,131I治疗效果较差。此外,多项研究已发现,桥本甲状腺炎(HT)与PTC的发生显著相关,且合并HT的PTC患者经低剂量(1110MBq)131I治疗后清甲成功率显著低于不合并HT者。近年来,人们将更多地焦点放在复发及远处转移性PTC患者预后的研究中,而对于占较大比重的术后非远处转移性PTC患者,其131I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拟选择ps-Tg水平、BRAFV600E基因突变、合并HT背景这三大特征,观察其与非远处转移性PTC患者131I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关系,以期为该部分患者131I治疗决策进一步提供循证依据,以避免治疗不足及过度治疗等问题。现将血清ps-Tg、BRAFV600E基因突变及合并HT背景三部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ps-Tg<10ng/ml的非远处转移性PTC患者131I治疗后的临床转归
目的:探讨ps-Tg<10ng/ml的PTC患者经131I治疗后的临床转归及其对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ps-Tg<10ng/ml的PTC患者,根据131I初始治疗后6-24月的治疗反应(满意、可接受、不完全)将其分为ER、AR和IR三组。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复发危险分层和ps-Tg水平等采用x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比较;进一步将患者分为ER组和非ER组,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组ps-Tg值,通过ROC曲线及最佳界值点评估ps-Tg对无病生存的预测价值。
结果:该人群三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ER组78.4%、AR组14.4%、IR组1.2%。三组的ps-Tg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性别、年龄、颈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复发危险分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R组ps-Tg值显著低于非ER组(P=0.000),ps-Tg水平与无病生存关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7,ps-Tg界值点为2.35ng/mL,对应的灵敏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3%、53.43%、92.11%。
结论:对于ps-Tg<10ng/ml的PTC患者,ps-Tg水平是预测其无病生存的的敏感指标。
第二部分:BRAFV600E突变型非远处转移PTC患者经131I治疗后的临床转归评价
目的:探讨131I治疗对BRAFV600E基因突变型非远处转移性PTC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01月至2014年07月期间于我院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手术及131I治疗的非远处转移PTC患者228例。根据原发病灶BRAFV600E基因状态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BRAFV600E突变组(n=153)和BRAFV600E野生组(n=75)。两组患者经131I清甲治疗后规律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34年,根据131I治疗后血清学(抑制性及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Tg),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等)及影像学(诊断性131I全身显像(diagnosticwhole-bodyscintigraph,DxWBS)及颈部超声等)随诊结果将其临床转归分为疗效满意(excellentresponse,ER)、疗效不确切(indeterminateresponse,IDR)、疗效不满意(血清学)(biochemicalincompleteresponse,BIR)及疗效不满意(影像学)(structuralincompleteresponse,SIR)。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Mann-WhitneyU秩和检验等方法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多灶性、肿瘤大小等)及复发风险分层情况,并采用χ2检验分别比较所有患者和高危患者中BRAFV600E基因状态与131I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关系。
结果:本研究中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为67.1%(153/228)。除确诊年龄、肿瘤直径和TNM分期外,余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风险分层在BRAFV600E突变组和野生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BRAFV600E突变组患者年龄较大(39.76±9.92vs34.69±8.72,P=0.000),TNM分期较晚(P=0.023),而野生组患者则肿瘤直径稍偏大(1.3(0.2-11.8)cmvs1.0(0.6-7.0)cm,P=0.003)。在所有患者中,BRAFV600E突变组经131I治疗后的4种临床结局所占比例分别为ER65.4%、IDR20.9%、BIR7.2%、SIR6.5%,BRAFV600E野生组4种临床结局所占比例分别为ER66.7%、IDR18.7%、BIR9.3%、SIR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1)。进一步分析高危患者(19.7%,45/228)显示,两组经131I治疗后的临床转归仍无均无显著性差异(P=0.851)。
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非远处转移性PTC患者,BRAFV600E突变者术后经及时131I治疗的临床转归并不差于未突变者,这提示131I治疗有可能改善了BRAFV600E突变型非远处转移性PTC患者的整体预后。
第三部分:伴桥本甲状腺炎的PTC患者131I清甲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伴HT的非远处转移性中低危PTC患者经低剂量(1110MBq)及高剂量(5550MBq)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以下简称“清甲”)治疗的效果。
方法:2010年7月至2014年12月的140例PTC患者(男16例,女124例)纳入该回顾性研究,其中伴HT组(n=84,A组)根据131I治疗剂量分为伴HT低剂量组(n=56,A1组)和伴HT高剂量组(n=28,A2组);不伴HT组(n=56,B组)131I治疗剂量均为1110MBq。所有患者均在首次131I治疗后6~8个月停服左旋甲状腺素(L-T4),通过Dx-WBS、颈部超声及血清TgAb及刺激性Tg(sTg)检测等评价疗效。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x2检验等比较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多灶性、肿瘤大小等)及残余甲状腺(以下简称“残甲”)情况,并采用x2检验比较组间清甲成功率。
结果:3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残甲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203~2.944,x2=0.271~0.970,均P>0.05)。当以Dx-WBS联合颈部超声评价清甲疗效时,不伴HT组清甲成功率(94.6%,53/56)高于伴HT低剂量组(82.1%,46/56;x2=4.264,P<0.05);伴HT高剂量组清甲成功率(85.7%,24/28)略高于低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18,P>0.05)。将上述标准再联合血清sTg评价清甲疗效(24例患者因TgAb>46kU/L影响sTg准确性而未纳入)时,不伴HT组清甲成功率(85.7%,48/56)仍高于伴HT低剂量组(75.6%,34/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78,P>0.05);伴HT高剂量组(12/15)与低剂量组清甲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20,P>0.05)。
结论:伴有HT的非远处转移性中低危PTC患者131I清甲疗效较不伴HT者差,增加131I治疗剂量未能进一步提高伴HT组患者的清甲成功率。
第一部分:ps-Tg<10ng/ml的非远处转移性PTC患者131I治疗后的临床转归
目的:探讨ps-Tg<10ng/ml的PTC患者经131I治疗后的临床转归及其对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ps-Tg<10ng/ml的PTC患者,根据131I初始治疗后6-24月的治疗反应(满意、可接受、不完全)将其分为ER、AR和IR三组。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复发危险分层和ps-Tg水平等采用x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比较;进一步将患者分为ER组和非ER组,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组ps-Tg值,通过ROC曲线及最佳界值点评估ps-Tg对无病生存的预测价值。
结果:该人群三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ER组78.4%、AR组14.4%、IR组1.2%。三组的ps-Tg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性别、年龄、颈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复发危险分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R组ps-Tg值显著低于非ER组(P=0.000),ps-Tg水平与无病生存关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7,ps-Tg界值点为2.35ng/mL,对应的灵敏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3%、53.43%、92.11%。
结论:对于ps-Tg<10ng/ml的PTC患者,ps-Tg水平是预测其无病生存的的敏感指标。
第二部分:BRAFV600E突变型非远处转移PTC患者经131I治疗后的临床转归评价
目的:探讨131I治疗对BRAFV600E基因突变型非远处转移性PTC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01月至2014年07月期间于我院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手术及131I治疗的非远处转移PTC患者228例。根据原发病灶BRAFV600E基因状态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BRAFV600E突变组(n=153)和BRAFV600E野生组(n=75)。两组患者经131I清甲治疗后规律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34年,根据131I治疗后血清学(抑制性及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Tg),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等)及影像学(诊断性131I全身显像(diagnosticwhole-bodyscintigraph,DxWBS)及颈部超声等)随诊结果将其临床转归分为疗效满意(excellentresponse,ER)、疗效不确切(indeterminateresponse,IDR)、疗效不满意(血清学)(biochemicalincompleteresponse,BIR)及疗效不满意(影像学)(structuralincompleteresponse,SIR)。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Mann-WhitneyU秩和检验等方法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多灶性、肿瘤大小等)及复发风险分层情况,并采用χ2检验分别比较所有患者和高危患者中BRAFV600E基因状态与131I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关系。
结果:本研究中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为67.1%(153/228)。除确诊年龄、肿瘤直径和TNM分期外,余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风险分层在BRAFV600E突变组和野生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BRAFV600E突变组患者年龄较大(39.76±9.92vs34.69±8.72,P=0.000),TNM分期较晚(P=0.023),而野生组患者则肿瘤直径稍偏大(1.3(0.2-11.8)cmvs1.0(0.6-7.0)cm,P=0.003)。在所有患者中,BRAFV600E突变组经131I治疗后的4种临床结局所占比例分别为ER65.4%、IDR20.9%、BIR7.2%、SIR6.5%,BRAFV600E野生组4种临床结局所占比例分别为ER66.7%、IDR18.7%、BIR9.3%、SIR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1)。进一步分析高危患者(19.7%,45/228)显示,两组经131I治疗后的临床转归仍无均无显著性差异(P=0.851)。
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非远处转移性PTC患者,BRAFV600E突变者术后经及时131I治疗的临床转归并不差于未突变者,这提示131I治疗有可能改善了BRAFV600E突变型非远处转移性PTC患者的整体预后。
第三部分:伴桥本甲状腺炎的PTC患者131I清甲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伴HT的非远处转移性中低危PTC患者经低剂量(1110MBq)及高剂量(5550MBq)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以下简称“清甲”)治疗的效果。
方法:2010年7月至2014年12月的140例PTC患者(男16例,女124例)纳入该回顾性研究,其中伴HT组(n=84,A组)根据131I治疗剂量分为伴HT低剂量组(n=56,A1组)和伴HT高剂量组(n=28,A2组);不伴HT组(n=56,B组)131I治疗剂量均为1110MBq。所有患者均在首次131I治疗后6~8个月停服左旋甲状腺素(L-T4),通过Dx-WBS、颈部超声及血清TgAb及刺激性Tg(sTg)检测等评价疗效。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x2检验等比较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多灶性、肿瘤大小等)及残余甲状腺(以下简称“残甲”)情况,并采用x2检验比较组间清甲成功率。
结果:3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残甲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203~2.944,x2=0.271~0.970,均P>0.05)。当以Dx-WBS联合颈部超声评价清甲疗效时,不伴HT组清甲成功率(94.6%,53/56)高于伴HT低剂量组(82.1%,46/56;x2=4.264,P<0.05);伴HT高剂量组清甲成功率(85.7%,24/28)略高于低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18,P>0.05)。将上述标准再联合血清sTg评价清甲疗效(24例患者因TgAb>46kU/L影响sTg准确性而未纳入)时,不伴HT组清甲成功率(85.7%,48/56)仍高于伴HT低剂量组(75.6%,34/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78,P>0.05);伴HT高剂量组(12/15)与低剂量组清甲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20,P>0.05)。
结论:伴有HT的非远处转移性中低危PTC患者131I清甲疗效较不伴HT者差,增加131I治疗剂量未能进一步提高伴HT组患者的清甲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