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明显增多,感染一旦发生,则导致病情更加严重。目前,对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分析,在临床分析中对病因以及发生机制的研究又主要集中在危险因素(诱因),而对病原菌株(原因)研究得较少,且主要集中于其形态学表型分型。本研究运用病例分析的方法对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作进一步分析,并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技术(Flow Ctometry, FCM)﹑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技术(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以健康人口腔非致病性白念珠菌作对照,在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水平对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白念珠菌进行研究,以探讨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原菌的变化及其与发病的关系。 方法:选择有深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并经微生物学检查或治疗排除了其它微生物感染的肺癌患者,共43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2例,年龄45~90岁,平均61.9岁。采集和处理临床标本并进行真菌的直接镜检,用沙氏培养基、芽管形成试验和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真菌的培养、鉴定;制备单细胞悬液、溴化乙啶(EB)一步插入法对DNA进行染色、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CS420型流式细胞仪,用FCM对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白念珠菌和健康人口腔非<WP=4>致病性白念珠菌的总DNA含量、增殖指数(PI)及细胞周期进行测量;制备菌液、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鉴定、选择并合成两条随机引物、低温下退火、扩增产物在1.5%的琼脂糖凝胶中进行电泳,用RAPD的方法对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白念珠菌和健康人口腔非致病性白念珠菌的基因进行分析。FCM结果采用SAS统计软件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RAPD结果采用SAS统计软件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定为0.05。 结果: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男性占72.09%,女性占27.91%,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年龄45~90岁,平均61.9岁,随着年龄的增大,感染病例增多。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呼吸道,占65.20%。感染的病原真菌主要是白念珠菌,占48.90%,其次是光滑念珠菌(27.50%)、热带念珠菌(12.70%)。稳定生长阶段的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白念珠菌和健康人口腔非致病性白念珠菌细胞大多数处于G0/G1期,分别占77.08%和79.25%;病例组和对照组在G0/G1、G2M期的细胞比率经t检验(t值分别为2.012、0.570,P值分别为0.054、0.573),无统计学意义;S期细胞比率经t检验(t=2.150,P=0.040),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白念珠菌细胞的总DNA含量平均为2.01pg,对照组平均为1.97pg,经t检验(t=1.234,P=0.227),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PI值分别为25.28%和20.75%,PI值经t’检验(t’=2.183,P=0.038),有统计学意义。两条随机引物扩增的两组白念珠菌菌株之间条带的数量和扩增片段的大小存在差异,即使带型完全一致的菌株,有些片段的EB显色强度也有区别,但经χ2检验,两组菌株基因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WP=5> 结论: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男性多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感染更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主要在呼吸道。白念珠菌仍然是最常见的致病菌,但其在分离菌株中所占的比例已下降,而非白念珠菌在临床标本中占的比例显著增加,光滑念珠菌居第一,热带念珠菌居第二,两者之和接近于白念珠菌之所占比例。非白念珠菌构成比的增加,明显有异于以往白念珠菌占绝大多数的局面,产生了菌种的变迁。稳定生长阶段的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白念珠菌和健康人口腔非致病性白念珠菌细胞绝大多数处于G0/G1期。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白念珠菌进入DNA合成期的细胞多,增殖活性增强,发生了致病力的变化,但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白念珠菌的基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基本稳定。因此,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主要在于危险因素,病原菌珠可能只是在危险因素的作用下,发生了形态和致病力的变化。但是还不能就此完全肯定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白念珠菌的基因没有发生改变,尚需进一步选择引物和方法对其作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