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及级距设定探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rgeS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465,超过国际警戒线0.4,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差距,收入差距问题已引起我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政府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现阶段的收入差距问题,缩小收入差距调节再分配的方法很多,而税收尤其是个人所得税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工具。因此,在“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完善和改革对促进社会公平解决收入差距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为分类课征,其中工薪所得占比最大,2013年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税额为4095亿元,约占当年个税总收入的63%。因此研究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具有代表性意义。  我国现有的研究已表明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意义重大,而调节的效果则取决于一套科学完善、行之有效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及级距设计。本研究的核心就是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从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差距的职能定位出发,运用城镇居民的微观收入数据来实证探讨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及级距的设定。本文的基本观点为:首先,个人所得税税率及级距设定的主要依据应为城镇居民真实的收入分布;其次,我国目前收入差距很大,高收入群体内部的收入差距远远大于中等收入群体,所以个人所得税税率及级距的设计要更多的调控高收入群体,在高收入群体内设置较多的级次来增加税负和累进性;再次,本文依据真实的收入分布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改进方案,并对其进行了收入再分配效应、不同收入群体税负及累进性的检验,结果表明如果将现行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调整为本文改进方案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将对调节收入分配起到更好的效果。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运用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微观数据确定了城镇居民的真实收入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的改进方案。微观数据的缺乏一直制约着个人所得税税率及级距设定的进一步研究,本文运用真实的收入分布能准确的把握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范围和计算不同收入群体的税负等,从而更精确的设计与真实收入分布相匹配的税率及级距。  具体而言,本文分为如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了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数据源及研究方法和基本观点与创新。在文献综述方面,对国外个人所得税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着重对我国学者关于个人所得税税率及级距设定和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两个方面的观点和取得的成果进行梳理和论述。通过对国内文献的梳理,本文发现学者们对个人所得税税率及级距设计和收入再分配效应的研究争议很大。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研究方法虽然基本认同要缩减个人所得税的级次,扩宽中低收入者适用的级距,但是对于税率高低的选择众说纷纭,且较少探讨对级距跨度大小的准确定义。我们认为微观数据的缺乏使得这一问题研究陷入困境,居民真实收入分布的情况没有被充分运用到相关的研究中。微观数据更多运用在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上,在税率及级距设计方面的研究尚待进一步的拓展。  第二部分是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及级距介绍,主要介绍了我国现行的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及级距和其他三种学者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及级距设定,并对四种税率及级距设计的税率和级距跨度进行了简要分析。  第三部分是税收的原则理论和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及级距设定应该遵循的原则。税收的原则理论主要包括税收的财政原则、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财政原则主要介绍了以满足一国财政收入需要的充分原则、以拉弗曲线描述的适度原则和税收应随经济增长同步变化的弹性原则;公平原则主要介绍了负担公平的原则,主要包括税收的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效率原则包括征管效率和经济效率。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个人所得税税率及级距的设计不仅要参照税收的相关原则更要遵循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和基本国情,服务于国家的相关政策目标。本文认为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税率及级距设计应当遵循“充分发挥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和“减轻中等收入群体的税负,增强对高收入群体的调节”两大基本原则。这两大基本原则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和条件,只有减轻中等收入群体的税负,调节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才能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这两大原则也是税收公平原则的体现,把当前个人所得税促进社会公平的职能摆在首位,而个人所得税筹集财政收入功能居于次位是我国目前收入差距过大这一国情的需要。  第四部分为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依据真实的收入分布对我国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及级距设定展开实证研究,为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及级距的设定提供一种可行的改进方案和设计思路。首先,介绍本研究的数据源和实证研究工具,数据源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提供的城镇居民微观收入数据,该数据具有很强的省级经济发展的代表性,更能真实反应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情况;实证研究工具主要有基尼系数测算、MT指数和平均税率累进性等。其次,对现行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和其他三种税率设计进行了税率表的详细分析,通过模拟数据绘制平均税率、边际税率及平均税率累进性曲线变化图来分析四种税率表的累进性等情况,接着使用微观数据对四种不同的税率设计下的理论纳税额、平均税率、税后基尼系数及不同收入群体的纳税状况等进行了分析,着重对最高收入群体进行了细致划分和探讨,然后用微观数据计算了我国收入不同分位点对应的收入并据此绘制了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布图,发现高收入群体内部的收入差距要远远大于中等收入群体内部的收入差距,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要求其更多的调节高收入群体,因此我们需要在高收入群体内设置较多的级次提高其累进性加大税负,而在中等收入群体内设置较少的级次。通过以上的分析,本文总结了对我国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及级距设计的启示:第一,级次可以精简。通过对四种不同税率及级距下税收再分配效应的比较,我们发现现行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与四级超额累进税率调节收入分配的效果相似,并且对不同收入群体的税负也比较接近,说明级次的精简是可行的改革方向;第二,最低边际税率不能过高,因为最低边际税率与中等收入阶层息息相关,是收入刚刚大过免征额的收入群体直接面临的税率,所以最低税率必须要低,才能与中等收入群体少缴税及培育中产阶级的国家政策相符;第三,最高边际税率不能过低也不宜过高,可在现行七级超额累进水平最高边际税率的基础上稍微降低,最高税率只有与相匹配的级距相适应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调控作用,而级距的划分则依据真实的收入分布;第四,级距的划分依据真实收入分布和国家的收入分配政策。一种可行的设计方式为级次共划为五级;第一档级距跨度覆盖全部中等收入群体,中高收入群体和最高收入群体内分别依据收入分布划分两个级距,并使得极高的收入群体适用最高税率。最后,根据这些有益的启示本文依据真实的收入分布提出了一种可行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的改进方案,本文对该改进方案进行了收入再分配效应和不同收入群体税负等的检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在这些方面要优于现行的设计和其他三种设计,并且以收入分位点为横坐标得到了一条向高收入群体加速波动上升的平均税率累进性曲线,表明改进方案能更好的调控高收入群体,对收入分配也有更好的调节效果。  第五部分是结论与政策建议。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了文章结论,并从依据真实收入分布选择税率和划分级距、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强对高收入者的调控以及完善居民微观收入调查统计数据三个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广东省后备人才培养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本文以伟伦、顺德、中山三所体校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广东省
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多媒体、电视及广播等广电技术水平得到了飞速发展,而广播电视技术中的视频技术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如以往在视频格式方面主要采用的是模拟技术,而现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低效、教学方式单一、德育色彩浓重、课程设置“一刀切”的问题.翻转传统的“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后回家做作业”模式,使之变成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作为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进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经过多年来的文本解读,人们虽逐步摆脱了早期评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虽然也同属于职业教育范畴,但高职教育处于更高的等级和层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改革将大学先修课程纳入高中数学选修Ⅱ课程,使得“数学必修+选修1+大学先修”成为一体化的课程方案。国内大学先修课程教材处在萌芽发展阶段,教材的匮乏是
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必须高度关注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要注重培养与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性.地方高校思想政治课专题教学改革必须以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目的,以学
美国篮球职业联赛(简称 NBA)是当今国际体坛最具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大型赛事之一,它代表着世界篮球运动的最高水平。NBA的成功离不开先进的宣传理念和策略。在网络极度发展的今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日益密切,英语作为一种沟通的工具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才的竞
随着我国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的进步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身体上的诸如肥胖症、颈椎等现代文明病。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