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观察顽固性面瘫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量表及症状体征量化表评价面瘫程度变化,从而探究温针灸联合闪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所有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9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A组(针刺联合闪罐法组)、B组(温针灸组)和C组(温针灸联合闪罐法组),每组各30例。三组所选取的穴位、疗程等均相同,A组采用针刺联合闪罐法,即在针刺完成后,选取局部腧穴进行闪罐法。B组采用温针灸,即普通针刺得气后,选取翳风穴进行温针灸。C组在B组的基础上配合闪罐法,即针灸完成后进行闪罐法。针刺、温针灸每日一次,每次治疗30min,闪罐法隔日一次,6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后休1天,共治疗8个疗程。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量表及症状体征量化表的变化及临床疗效。
结果
1.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H-B面神经功能分级、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症状体征积分等观察指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三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较自身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表明三组治疗方法对顽固性面瘫的改善均有一定疗效;但治疗后C组患者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明显优于A、B两组,说明温针灸联合闪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瘫较针刺联合闪罐法组和温针灸组更有优势。A组与B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相当。
3.三组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量表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FDIP评分较自身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三组患者FDIS评分较自身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说明三组治疗方法对顽固性面瘫患者躯体功能和社会心理状态的改善均有一定疗效;但治疗后,C组患者的FDIP评分明显高于A、B两组,C组患者的FDIS评分明显低于A、B两组,说明温针灸联合闪罐法改善面部肌肉功能和社会心理状态方面均优于针刺联合闪罐法组和温针灸组。A组与B组治疗后比较(P>0.05),说明两组在改善面部肌肉功能和社会心理状态方面的疗效相当。
4.三组症状体征量化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症状体征积分较自身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说明三组治疗方法对顽固性面瘫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均有一定疗效;三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C组的症状体征积分显著低于A、B两组(P<0.05),说明温针灸联合闪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效果优于针刺联合闪罐法组和温针灸组。A组与B组治疗后比较(P>0.05),说明两组在改善面神经损害症状体征方面的疗效相当。
5.三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完成后经统计,A组30例患者中,痊愈1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B组30例患者中,痊愈1例,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0%;C组30例患者中,痊愈8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C组临床疗效与A、B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温针灸联合闪罐法、温针灸及针刺联合闪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瘫均有一定的疗效,但温针灸联合闪罐法疗效最佳。
2.与针刺联合闪罐法及温针灸相比,温针灸联合闪罐法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面部表情肌,调节躯体功能,改善社会心理状态,促进受损面神经的恢复。
3.温针灸联合闪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确切,操作简单,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通过观察顽固性面瘫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量表及症状体征量化表评价面瘫程度变化,从而探究温针灸联合闪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所有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9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A组(针刺联合闪罐法组)、B组(温针灸组)和C组(温针灸联合闪罐法组),每组各30例。三组所选取的穴位、疗程等均相同,A组采用针刺联合闪罐法,即在针刺完成后,选取局部腧穴进行闪罐法。B组采用温针灸,即普通针刺得气后,选取翳风穴进行温针灸。C组在B组的基础上配合闪罐法,即针灸完成后进行闪罐法。针刺、温针灸每日一次,每次治疗30min,闪罐法隔日一次,6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后休1天,共治疗8个疗程。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量表及症状体征量化表的变化及临床疗效。
结果
1.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H-B面神经功能分级、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症状体征积分等观察指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三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较自身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表明三组治疗方法对顽固性面瘫的改善均有一定疗效;但治疗后C组患者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明显优于A、B两组,说明温针灸联合闪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瘫较针刺联合闪罐法组和温针灸组更有优势。A组与B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相当。
3.三组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量表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FDIP评分较自身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三组患者FDIS评分较自身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说明三组治疗方法对顽固性面瘫患者躯体功能和社会心理状态的改善均有一定疗效;但治疗后,C组患者的FDIP评分明显高于A、B两组,C组患者的FDIS评分明显低于A、B两组,说明温针灸联合闪罐法改善面部肌肉功能和社会心理状态方面均优于针刺联合闪罐法组和温针灸组。A组与B组治疗后比较(P>0.05),说明两组在改善面部肌肉功能和社会心理状态方面的疗效相当。
4.三组症状体征量化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症状体征积分较自身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说明三组治疗方法对顽固性面瘫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均有一定疗效;三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C组的症状体征积分显著低于A、B两组(P<0.05),说明温针灸联合闪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效果优于针刺联合闪罐法组和温针灸组。A组与B组治疗后比较(P>0.05),说明两组在改善面神经损害症状体征方面的疗效相当。
5.三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完成后经统计,A组30例患者中,痊愈1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B组30例患者中,痊愈1例,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0%;C组30例患者中,痊愈8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C组临床疗效与A、B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温针灸联合闪罐法、温针灸及针刺联合闪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瘫均有一定的疗效,但温针灸联合闪罐法疗效最佳。
2.与针刺联合闪罐法及温针灸相比,温针灸联合闪罐法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面部表情肌,调节躯体功能,改善社会心理状态,促进受损面神经的恢复。
3.温针灸联合闪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确切,操作简单,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