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可能经常会面临各种生理性、心理性危害,职业安全感日益缺失。其中,发生频次较高且严重性较大的风险是影响医务人员职业风险感知水平的关键因素,是造成其职业危机感上升的主要推动力。医务人员自感职业风险较高会降低其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影响医院的长期发展。此外,目前医院关于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防范措施实施不到位,对医务人员的职业保护力度不足、深度不够。针对目前医务人员面临的困境,医疗机构应聚焦于医务人员感知对自身影响较大的风险,考虑如何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全面的、更具针对性的职业风险防护及应对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丰富的职业风险应对帮助,提高职业安全感。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认知现状及相关职业防护需求,旨在帮助医院相关管理部门针对重点职业风险类别、重点人群、重点需求实施精准干预,增强医院的风险管理力度,提升医疗、护理、技术人员的职业安全感及幸福感。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山东省某三甲医院为样本医院,调查对象为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在2020年10月-12月以《医务人员职业风险认知现状及相关需求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对医务人员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其中职业风险认知的测量部分引用自冯秒编制的《职业风险认知量表》。应用SPSS22.0数据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职业风险认知量表各条目评分采用十分制的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为:条目标准化得分=(条目实际得分/条目最高得分)×10。采用标准化均数描述不同维度得分,t检验、方差分析及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不同人口学得分差异,利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探究不同维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正式调查共回收464份问卷,其中无效问卷13份,有效问卷451份,有效回收率为97.2%。具体结果如下:(1)量表维度得分情况:职业风险认知可能性量表中,社会转嫁风险得分最高(7.77分),社会转嫁风险是医务人员认为最可能发生的风险;严重性量表中,纠纷与冲突得分最高(8.53分),纠纷与冲突风险为医务人员认为发生后果最严重的风险;(2)各维度影响因素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维度均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岗位类别为工作负荷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P均<0.05),临床医生的可能性及严重性认知得分最高;最优尺度回归结果显示,岗位类别、婚姻状况为个人发展风险、患者安全风险、纠纷与冲突风险认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均<0.05),其中临床医生、已婚人群具有较高的风险认知水平;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岗位类别是社会转嫁风险认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高年龄、已婚人群、临床医生具有较高的风险认知水平。(3)满意度及需求分析:医务人员对医院现行风险管理措施满意度较高,职业防护需求居于前六位的分别是工资薪酬制度、提高安保处及法规处等相关部门的医疗事故/纠纷反应速度、合理的排班和休假制度、公平合理的职称评定机制、购买医责险、上级领导及同事的关心与支持强烈,需求与感到最不满意的前六位措施内容保持一致。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的满意度及职业防护需求存在差别,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对提高医院相关部门的响应力度的需求强烈,医技人员对增设心理疏导小组需求强烈,医院考虑对不同岗位类别的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职业防护,进而提升其职业安全感。结论与建议纠纷与冲突风险、社会转嫁风险对医护技人员职业风险认知影响显著,且临床医生对职业风险感知的敏感性较强。重点关注“锐器伤”、“工作处于强迫体位”、“工资薪酬制度及职称评定机制不合理”、“患者安全问题限制尝试新方法”、“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医患纠纷问题”及“医疗制度不健全引发的费用问题”等影响较大的职业风险问题。此外,针对职业风险感知水平较高的临床医生、已婚人群进行重点防护。医务人员对医院现行防护措施虽满意度较高但仍有提升的空间,同时对职业防护的需求强烈,医院职业风险防护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结合以上结果,考虑对不同岗位类别的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职业防护,进而提升其职业安全感。综上,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1)树立以人文为中心的医院形象,破除医患及内部沟通壁垒;(2)构建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技术价值;(3)建立科学弹性的倒班排班制度,为医务人员合理减负;(4)制定公平公正的职称评定制度,激发员工发展潜能;(5)健全有效、及时、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