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及其相关因素,并评价NSAIDs等药物对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及应用PPI或PPI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为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指导治疗提供临床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11年12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诊断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经胃镜检查明确病因诊断的患者资料。统计不同病因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占总例数的百分比,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并分析常见病因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在10年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其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比较服用NSAIDs、华法林和氯吡格雷等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探讨上述药物对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根据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至行胃镜检查的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分析不同时间的胃镜下表现。根据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应用PPI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患者归入PPI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组,将未联合应用生长抑素的患者归入单纯PPI治疗组,对比各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时间后Blatchford评分的差异,分析应用PPI或PPI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Blatchford评分的影响。结果(1)10年间经胃镜检查明确病因诊断的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共4109例。最常见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48.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4.3%)、急性胃黏膜病变(9.9%)和胃癌(4.9%)。(2)近10年来消化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2年的63.9%逐渐降至2011年的37.9%(P<0.05);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比例则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2年的16.1%逐渐升至2011年的28.4%(P<0.05)。(3)本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6:1,男性年龄明显小于女性(P<0.01)。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均以男性为主(P<0.05)。(4)消化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多见于40~49岁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多见于50~59岁患者;急性胃黏膜病变则分别于30~39岁和60~69岁呈两个发病高峰;胃癌主要见于60~69岁患者。(5)服用NISADs或联合华法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均以胃溃疡最多见,分别占47.8%和29.8%(P<0.05);其次为急性胃黏膜病变,分别占40.6%和14.9%(P<0.05)。(6)随着PPI或PPI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时间的延长,各组Blatchford评分为0分者的比例均呈明显增加趋势(P<0.05),且PPI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组较单纯应用PPI治疗组能够更好地改善其Blatchford评分(P<0.01)。结论对10年间4109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分析表明:本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消化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比例则呈逐年上升趋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多见于男性,而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黏膜病变无明显性别差异。NSAIDs单独或联合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为胃溃疡和急性胃黏膜病变所致,其中以胃溃疡更为多见。PPI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非静脉曲张性出血较单独应用PPI能够更好地改善其Blatchford评分,减少需行胃镜下治疗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