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位界面聚合法是一种制备中空微球的有效方法。本论文工作是建立在乳液聚合的基础上,利用乳液体系提供的巨大的油水两相界面,通过设计、选择、控制,实现原位界面聚合,制备聚合物中空微球,并探讨其形成机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利用阴离子-非离子复配乳化剂体系制备聚合物中空微球;(2)合成了四种不同的的单烷基聚氧乙烯阴离子乳化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制备出多孔聚合物微球;(3)利用TEOS的油溶性及其水解产物具有水溶性的特征,在反相乳液的油水界面制备出二氧化硅中空微球,并对该中空微球的形貌、性质进行了表征;(4)依据水辐解可以生成活性粒子的性质,引入了辐射诱导界面氧化还原反应,制备出聚苯乙烯的中空微球,并对其引发机理进行了研究;(5)在反相乳液中,通过引入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制备出聚合物中空微球,并研究了其在药物控制释放方面的应用。具体内容简述如下:1.利用阴离子与非离子复配乳化剂体系制备聚合物中空微球,并探讨模板形成机理及其控制因素。基于乳化剂堆积参数理论;利用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在其浊点以上可以从水相中沉出的特征,选择与阴离子乳化剂—油酸钾进行复配,形成囊泡模板;然后将苯乙烯单体在囊泡模板的双层结构中聚合制备PS中空微球。通过对聚合反应温度、阴离子/非离子乳化剂摩尔比、乳化剂总用量、单体含量,以及丙烯酸钾用量等条件的选择,最终制备出多分散的、粒径大约200-800 nm的、壳层厚度为30-50 nm的聚苯乙烯中空微球。2.采用单烷基聚氧乙烯阴离子型乳化剂(琥珀酸、羧酸盐或者磺酸盐),实现一步制备聚合物多孔/中空微球。首先合成了一系列的单烷基聚氧乙烯阴离子乳化剂,通过FT-IR、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称重法测定了此类乳化剂在常温条件下,在油水两相中的质量分布,以及盐浓度对其分布的影响。最后,通过60Co?射线引发乳液聚合,一步制备出了具有多孔结构的聚合物微球。研究发现单烷基聚氧乙烯琥珀酸盐能够制备出内部为多孔结构的微球;而单烷基聚氧乙烯羧酸盐或磺酸盐基本上以单孔结构为主。3.通过设计、选择利用W/O乳液的两相界面,实现二氧化硅中空微球的制备,并对其形成的机理及反应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利用TEOS的油溶性及其水解产物具有水溶性特征,在碱性(有机胺或者氢氧化钠)催化条件下,可以控制其水解缩聚反应在油水界面进行,从而制备出具有介孔结构壳层的中空SiO2微球。研究发现水相pH值、体系粘度、阳离子乳化剂是制备中空微球的关键因素,同时还研究对比了不同有机胺催化剂、乳化剂用量、水油比例等对中空微球形貌的影响。4.在W/O乳液体系中,利用辐射诱导界面氧化还原引发方式制备聚合物中空微球,并对其引发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水或水溶液在?射线的作用下产生的活性粒子(水合电子,氢氧自由基)具有强的氧化还原性,在W/O乳液体系引入了BPO-水合电子,氢氧自由基-DMA两种界面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用来制备PS中空微球。通过动力学对比实验,验证了辐射诱导界面反应机理的正确性,通过调节油相的粘度和组成可以制备出高产率的中空微球或者多孔微球。5.在W/O乳液中,引入可聚合乳化剂,通过辐射引发原位界面聚合,一步法制备聚合物微胶囊。在反相乳液中利用油溶性的可聚合乳化剂AOA和苯乙烯单体的共聚反应,成功制备出平均粒径在1μm的微胶囊。通过对比相同条件下,利用辐射诱导界面氧化还原引发方式与辐射引发,发现该方法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简洁的制备中空微球的方法。最后,利用该方法制备包裹水杨酸钠的微胶囊,并研究其释放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