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麻醉作为实施剖宫产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剖宫产术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全身麻醉等临床常用的麻醉方式,具有不同的适应症和适应人群,如何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是实施剖宫产术麻醉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因产妇的特殊性,最大程度降低麻醉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保障产妇和胎儿安全极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椎管内麻醉作为剖宫产术的首选麻醉方法,具有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低的优点,但对于有椎管内麻醉禁忌症或椎管内麻醉失败的患者,全身麻醉则成了很好的替代方法。此外,椎管内麻醉的实施要求产妇必须处于清醒状态且产妇能够配合麻醉医生进行椎管内麻醉的操作,但部分产妇因精神疾病或心理过度紧张导致麻醉医生无法对其实施椎管内麻醉,对于此类患者不得不选择全身麻醉。相对于椎管麻醉而言,虽然全身麻醉对产妇及新生儿的风险稍高,但却是实现产妇在特殊状况下顺利分娩的重要措施,有很好研究价值。值得指出的是,随着新型麻醉药物的问世和麻醉技术的不断提高,全身麻醉的风险也在逐渐降低,全身麻醉用于剖宫产的临床优势也愈加凸显。与其他麻醉方式相比,全身麻醉所用药物种类多、剂量大,部分药物可经胎盘循环对胎儿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选择最佳的麻醉药物保障产妇和胎儿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这两种麻醉用药方案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具体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为全身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1.1研究对象的来源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在全麻下行剖宫产术的62位产妇为研究对象,严格执行纳入与排除标准。1.1.1纳入标准(1)单胎足月产妇(2)ASA分级为I~II级(3)椎管内麻醉禁忌者(4)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5)无药物过敏史(6)肝肾功能无异常1.1.2排除标准(1)有精神病史。(2)患者或家属不同意1.2研究对象分组严格执行纳入排除标准,最终选取62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ASA分级为I~II级,将其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每组31例2麻醉方法患者入室后常规吸氧,建立外周静脉通路,两组产妇行无创血压(BP)、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监测。常规消毒铺巾完毕后,对患者实施全麻诱导,吸氧去氮5min,A组静脉推注2.0 mg/kg的丙泊酚和0.6 mg/kg的罗库溴铵行快速序贯诱导,新生儿脐带结扎前用丙泊酚2.5mg·kg-1·h-1和0.05μg·kg-1·min-1的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B组麻醉诱导同A组,新生儿脐带结扎前用0.05μg·kg-1·min-1的瑞芬太尼和1.2~1.3%(呼气末浓度)的七氟烷进行麻醉维持,气管插管成功立即开始手术。两组均要求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不大于5min,胎儿娩出后两组均适当加深麻醉深度。3观察指标产妇方面:记录两组产妇麻醉诱导给药前即刻(T0)、气管插管成功即刻(T1)、手术开始即刻(T2)、胎儿娩出即刻(T3),产妇的心率(HR)、血压(BP);记录麻醉诱导给药前即刻(T0)、手术开始即刻(T2)、胎儿娩出即刻(T3)产妇外周静脉血中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浓度。新生儿方面:记录和比较娩出后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1对产妇的影响1.1 A组B组各时间点的SBP和DBP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将不同时间点的血压数值与时间点T0对比的结果显示:B组T2和T3时间点SBP和DBP相对于时间点T0有显著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A组与B组T2时间点的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与T0时间点相比均有明显上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间点两组产妇的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均有明显上升,且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化,A组各时间点的心率基本无明显变化,B组T2、T3时间点的心率较时间点T0有明显的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新生儿的影响2.1两组新生儿均未发生呼吸抑制。2.2两组新生儿各时间点的Apgar评分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新生儿娩出5min时的Apgar评分却明显高于娩出1min时的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这两种麻醉用药方案均能满足剖宫产手术的需要,全凭静脉麻醉对产妇的血压、心率、应激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影响小,对新生儿呼吸无抑制;全凭静脉麻醉可以安全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