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物制药企业提供的产品与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然而近年来,山东非法疫苗案、长生生物狂犬疫苗生产记录造假等事件等社会责任事件却屡次发生,极大地危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因此,本文以长生生物为例,以ESG这一独特视角,即企业社会责任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深入研究这一社会责任事件的成因及其造成的后果,这不仅对于丰富企业社会责任事件的研究具有很好的理论价值,也为进一步完善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制药企业提供的产品与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然而近年来,山东非法疫苗案、长生生物狂犬疫苗生产记录造假等事件等社会责任事件却屡次发生,极大地危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因此,本文以长生生物为例,以ESG这一独特视角,即企业社会责任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深入研究这一社会责任事件的成因及其造成的后果,这不仅对于丰富企业社会责任事件的研究具有很好的理论价值,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并为监管机构、注册会计师等主体提供建议,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ESG概念和理论进行了探讨,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企业声誉的溢出效应和公司内外部治理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整理,梳理了这些理论作为分析重大社会责任事件的适用性和必要性。接下来,本文从ESG三个维度对长生生物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全方位分析,从行业监管和公司经营环境、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社会责任履行,以及公司治理等角度探究该疫苗事件的成因,并以销售费用、研发支出、投资现金流等关键财务指标分析公司的运营情况,为上述分析提供数据支持。接着,本文对长生生物重大社会责任事件的后果进行研究,不仅运用事件研究法考察长生生物疫苗事件的资本市场反应,而且还通过社会舆情以及事件本身对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等推动,分析这一社会责任事件对公司利益相关者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最后,本文基于上述发现对政府监管部门、注册会计师和上市公司等相关主体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章介绍论文的背景,以及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二章文献综述回顾了与企业社会责任、同行业声誉溢出和公司内外部治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第三章对案例背景进行介绍,集中梳理了我国疫苗行业的总体情况、长生生物的公司概况和案例的时间线。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从行业监管环境和销售模式、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要求和社会舆情,以及公司治理情况考察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接着,本文从销售、研发、应收帐款、现金流等角度对公司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上文提及的企业社会责任三大维度表现情况,总结该社会责任事件的实质性成因。接下来,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法分析该社会责任事件的市场反应,以及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受波及影响程度,分析该社会责任事件的后果。第五章对本文的案例分析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加强政府外部监管、提高审计质量、改善公司内部治理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最后概括本文的不足,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加以阐述。本文经研究发现,社会责任事件的发生固然是有很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但实质性原因还是在于公司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把经济利益置于社会整体利益之上,缺乏长远的利益考量,并反映在公司糟糕的社会责任表现和不可持续的运营状况上,最终引发一系列后果。长生生物疫苗事件也是同样的逻辑。长生生物看似优异的财务业绩表象掩盖了公司沦为大股东实现短期业绩承诺、借壳上市快速套现的工具的实质,严进宽出的行业监管环境、鱼龙混杂的行业销售环境、缺乏强制力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和失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也为长生生物疫苗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此外,政府监管和媒体关注可以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起到监督和规范作用,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关键还是在于企业自身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和认可。上市公司应当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自身发展战略中,生物制药等特殊行业的公司更是应当将社会公众利益置于首位,保障产品质量,积极披露社会责任信息。随着外部监管的不断收紧,上市公司在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面临着愈发严苛的产品质量标准和合规要求,心存侥幸、挑战法律底线显然是不可取的。监管机构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监管职能,以弥补公司内部治理缺陷、维护广大社会公众利益。
其他文献
中国信托业发展至今已有四十个年头,2017年之前,由于市场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宽松以及监管规避等多个影响因素的叠加,信托行业规模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在2017年底,信托行业以超过26万亿元的信托资产规模成为我国第二大金融行业。早期野蛮式生长为当下信托行业“雷声频出”埋下隐患,自2018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出台,监管机构对信托行业的风险排查增加了力度和频率,之前隐匿的风险被
全球贸易战不断加剧升级,加之新冠疫情笼罩世界,使得国外经济环境动荡。而中国资本市场正在进行以注册制为核心,加大直接融资比重的深化改革来不断助力实体经济发展,2020年A股新股发行募集资金是近十年A股IPO年度募集资金新高。不同类型的优质企业能够有机会在中国资本市场中有效率的直接融资,也因此吸引更多境外上市公司以各种形式回归境内A股市场,分拆上市便是一种在国外常见但国内发展有待推进的回归路径。在发达
20世纪60年代,欧美企业展开扩张浪潮,部分企业治理机制变革与扩张速度的不匹配,出现了多样化的管理问题。分拆上市作为一种收缩性的资本营运方式应运而生,并在欧美市场开始逐渐流行。相较国外历史较为悠久的分拆上市历程,我国分拆上市仍然处在发展探索的阶段。1990年至2003年,同仁堂成功分拆子公司于香港上市,成为了我国首个狭义分拆上市的案例;2004至2018年间,监管机构对待分拆上市的态度持续收紧,使
2013年沪深交易所推出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后,我国股权质押市场出现了快速增长。股权质押能帮助控股股东快速融资,缓解融资约束,同时质押股份的表决权不受影响,控股股东仍然具有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地位,因此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特别是民营控股股东,常采用股权质押这一融资方式。但股权质押后,如果股价持续下跌至平仓线,控股股东可能面临控制权转移风险。为了规避股价下跌从而引发控制权转移风险,控股股东可能采取积极策略,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及产业升级外延化的需求,并购重组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较为活跃的经济行为。但传统支付工具、融资手段的局限性已逐渐成为我国上市企业兼并重组的绊脚石。定向可转换债券,是指向特定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区别于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的可转换债券。自定向可转债允许用于并购的试点设立至今,学界已针对试点中首单境内并购案例进行了充分的剖析,对定向可转债在境内小型并购中的优势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代统购统销的“三级供应体系”、转轨时期逐步开放的多渠道采购流通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市场转型。为加强监管,2009年卫生部等五部门首次提出缩减医药流通环节,福建省先行试点。2017年年初,全国范围内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购销的“两票制”政策正式落地。作为新医改的重点工作,“两票制”的实行对医药的生产流通产生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也引起了医药行业及学术界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行,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证券市场也不断壮大。而债券作为我国证券市场上重要的融资工具,对于企业壮大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新证券法的推行和相关政策的实施,我国债券市场体量迅速扩大,然而随之而来的债券背后的信用风险问题也值得更深入的关注。本文聚焦于对地方国有企业的债券信用违约问题进行探究。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宏观债券市场现状进行分析。接着,本文选取了2020年债券市场上发生的永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推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迎来了新高潮,据统计,截止2019年底,我国已有40个城市累计开通地铁线路208条,运营总里程超过6700公里。然而,轨道交通融资问题却成为制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企业多采用政府主导型融资模式,融资规模有限且融资成本较高,不能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项目建设投资需求。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推动融资模式和工具创新成为解决融资困境的关键。武
近年来,会计错配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提及,对于同一项交易产生的资产与负债运用的会计计量属性不一致,可能会带来会计信息的错配,这是会计准则本不期望发生的。一般来说,会计错配并不会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运转,但会带来财务报表的业绩波动,引起会计信息的失真,掩盖了公司的真实价值,不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此外,还可能会触发监管和利益相关方的关注,从而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随着企业并购活动在我国广泛出
具有权益特征的金融工具长期以来是会计实务中讨论的重要问题,常见的具有权益特征的金融工具包括永续债、优先股以及可转换债等,而带有权益特征的金融工具中权益和负债的区分通常存在着较多分歧,这是因为目前金融工具“二元化”的分类以及计量方法使得公司出现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发生背离的情况。[6]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作为目前顺应初创企业融资需要衍生出来的新型金融工具,其条款的多样性使得其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在将其划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