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外侧入路与后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邻椎病的治疗效果对比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060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自斜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首次提出以来,其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充分肯定。但是在治疗邻椎病方面并没有太多相关报道。本次研究为探寻斜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在治疗邻椎病方面的效果对比。目的邻椎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DS)在临床较为常见,主要治疗方法有斜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以及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本文旨在对比两种方法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诊断明确的32例邻椎病患者,分别用两种手术进行治疗,这32例病例中,接受OLIF手术的有12例患者,接受PLIF手术的有2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手术前后椎间盘高度及变化情况,椎间孔高度及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痛及腿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来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对两种手术结果的分析显示,OLIF手术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出血量、下地时间明显优于PLIF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椎间盘高度的变化情况与椎间孔高度的变化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间盘高度恢复情况OLIF组好于PLIF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手术后状态进行随访跟踪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ODI、VAS恢复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手术与PLIF手术同为邻椎病治疗的可行方案,对于重建椎间高度、恢复生理曲度及增加节段稳定性方面所展现出的最终效果是近似的,但OLIF手术与PLIF手术相比,具有更加明显的近期手术优势,即术中出血少、下地时间快、手术创伤小、不破坏后方稳定结构、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结构、减少康复时间等优势,在治疗邻椎病的方面应该会有更加泛用的局面。
其他文献
背景:颈椎终板异常与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症状密切相关,可能导致某种并发症。然而,相关研究很少,终板异常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联需要更多的证据。终板异常与患者术前和术后颈椎矢状面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脊髓型颈椎病终板异常,并发现终板异常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最终得出患者术前及应用了零切迹(Zero-P)椎间融合器的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手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
学位
目的: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延迟手术,影响患者术后患肢的功能恢复。然而,关于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前DVT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前DVT的发生率、位置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患者资料。收集的信息包括人口数据、共病、损伤相关数据和实验
学位
目的:许多文献比较前后环联合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时大多采取前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联合后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效果而对于皮下内固定支架(INFIX)联合后环腰盆固定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后环腰盆固定术联合前环INFIX内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折1年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进行INFIX联合后环腰盆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患者。男性10例,女性5
学位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联合庆大霉素在抗生素骨水泥棒/链珠髓腔植入治疗髓内钉术后感染中的有效覆盖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3年11月至2022年1月,共计67例髓内钉术后感染患者,男47例,女20例;年龄16-90岁,平均年龄48.5岁;股骨髓内钉46例,胫骨髓内钉20例,胫跟融合髓内钉1例;首次受伤为闭合性骨折59例,开放性骨折8例(8例开放骨折均为Gustilo-AndersonⅡ型)。共计33例
学位
目的:探讨截肢患者的残端伤口急性感染对手术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截肢平面变化的影响,并明确其量化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实施截肢手术的107名患者的相关资料(性别、年龄、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感染情况、致伤原因、Gustilo分型、伤口内泥沙情况、糖尿病、受伤至截肢时间、术前WBC、术前HGB、术前ALB、术前PL T、术前肌酸激酶
学位
目的: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因素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后可能导致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与异位骨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接受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112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的手术后恢复率(JOA恢复率分别为≥50%和<50%),所有患者被分为“好”和“差”组。我们
学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作为填充、植入间隙的生物材料,广泛应用于椎体成型术,膝、髋关节置换术,大块骨缺损修复等方面,具有可塑性强、固化快等优点。与此同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也有易引起周围组织热坏死、导致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等副作用。在副作用中,其中之一就是易感染、易诱发炎症反应。炎症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骨愈合过程中过度的炎症反应或炎症反应缺失,再或者长期的慢性炎症都会对
学位
目的:通过对经桡侧三枚克氏针固定肱骨髁上骨折的术后X线进行测量,计算出合适角度,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并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与麻醉并发症。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9月-2021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二病区经手术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的儿童,筛选术后X线为经桡侧三枚克氏针固定的52例术后X线片,并随访患儿,其中男性占25例,女性占27例,左肱骨髁上骨折患儿22例,右肱骨髁
学位
目的:对于骨折手术治疗中,常需要辅助器械进行骨折复位,但现行器械存在诸多不足。本研究旨在发明一种新型三维牵引固定器,来替代常规复位工具。方法:1.针对传统牵引术的弊端我们发明了一种三维牵引固定器。2.选取胫腓骨骨折患者20人,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术中使用新型三维牵引固定器作为复位工具;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临床中常见复位方式对骨折进行复位。3.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骨折端对位对线效果,
学位
目的:研究氨甲环酸股骨髓腔注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隐性失血的影响,探讨减少患者隐性出血的最佳给药方式,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方法:通过使用回顾性研究,搜集在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时间范围内,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并确诊为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80例。收集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将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期间的40例患者纳入A组,术前输注与术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