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路用地利用效率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ail_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多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公路用地规模高速增长。未来若干年,我国的公路用地建设规模仍将持续扩大。因此,分析我国公路用地现状,评价公路用地利用效率,分析公路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对提高我国公路用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公路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完善我国公路建设用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公路的分类和内涵以及公路用地的特征出发,阐述了公路用地利用效率的内涵。然后,依据公路用地规模测算标准,计算了2001-2010年全国与各省份的公路用地总规模和各等级公路用地的规模,分析了我国公路用地的现状特点。最后,以地均货运周转量、地均客运周转量以及换算周转量三个指标,系统评价了2001-2010年我国各省份公路用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别选取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公路交通运输两方面的因素,研究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公路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公路用地表现出用地面积大,高等级公路用地占公路用地总面积的比例低,公路用地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显著相关等三个特征。(2)我国公路用地利用效率表现出一定的时空规律性。就时序特征而言,2001-2010年,我国公路用地利用效率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公路用地利用效率和增长幅度均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且各省份之间差异较大。就空间特征而言,2010年东部地区的公路用地利用效率最高,且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各省份之间的公路用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显著,公路用地充分利用的省份约占1/4,约40%的省份公路建设用地过度超前。(3)岭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公路用地利用效率主要受人口密度、民用汽车拥有量、地均贸易总额、产业结构、地均GDP、高等级公路里程比例等因素影响。各变量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人口密度、民用汽车拥有量、地均GDP、高等级公路里程比例、地均贸易总额、产业结构和路网密度。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1)加强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标准的实施,控制公路用地总规模;(2)按照“适度超前”原则,提高高等级公路用地比例;(3)加强公路网络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公路的连通性和覆盖度,从而提高公路用地利用效率。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推进,改革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和运行机制,以适应变化了的企业外部条件,显得愈来愈加迫切。企业能否自觉地按商品生产和经营者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主导的读图时代,也是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普及化与人才质量竞争激烈化的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艺术设计交叉性学科,社会各领域诸多行业
经济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引擎,在当今社会,其重要性与日俱增。本报告是一篇以经济学论文为源文本的翻译报告。翻译文本为:《全球资本主义危机中的系统问题》以及《危机症状学:批判实在论反思》。二者均选自经济学论文集:《危机系统》,且皆聚焦于今日世界的热点问题,即经济与危机。同时,这两篇文本均属于学术论文。语言规范,术语众多,在文本分类上属于信息型文本的范畴。本报告在翻译任务中运用了语篇衔接理论,这一理论
不可量物侵害制度是现代民法的重要制度,中国立法中对该问题作出了规定,但是在制度构建中存在欠缺,对司法实践的法律适用带来障碍。解决不可量物侵害纠纷法律适用的难题,关键在于
进入21世纪后,人类对绿色、环保、健康的纳米抗菌复合材料有了巨大的需求。由于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强界面结合能力,使得纳米复合材料与同组成的常规复合材
所谓弹药补给运输路径优化,即探讨研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需要的弹药安全有效的运送到目标地点,完成弹药重要物资的补给工作。弹药在军事作战中起着重要的决胜作用,弹药的补
教师的教学伦理敏感性是教师对教学情境中蕴涵的道德元素的领悟和解释能力,这种对教学情境中道德成分的觉察和识别能力是教师德性教学行为产生的心理逻辑起点。本研究在系统
为了降低高温再热器管子的热偏差,避免再热器超温爆管,重点分析了降低管间和屏间热偏差的方法,结果表明:在降低管间热偏差方面,集箱内径每增加5%,集箱流量不均匀系数可降低约1
目前,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规模不断扩大,专业技术人员持续增多,对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改革已迫在眉睫。职称评聘是人事部门每年的惯性工作,这项工作能否做到认真严谨
对陆游散文的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本人将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运用文本研究方法并适当借鉴诸如政治学、人格学以及心理学等一些新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