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提起自然资源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by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环境却呈现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退化的严峻形势,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十分重视,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来保障生态环境,但是自然资源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一方面是因为自然资源的相关概念仍旧模糊;另一方面是存在制度的缺失。本文第一部分从典型案例入手,揭示近年来司法实践中忽视自然资源保护的现状,并且通过自然资源与环境等概念的比较和分析,明确自然资源的定位和特性,即具有非专属性和有用性,对于自然资源的损害应当可以通过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进行救济,然后通过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规定历史沿革的梳理,发现其对自然资源保护的不足。第二部分分析我国自然资源损害法律救济的现状,包括目前具备原告资格的各个主体提起公益诉讼的理论依据、法律规定和实践中的劣势,即社会组织分布不均等问题,检察机关在证据收集等方面的专业性不足、获取案件线索困难等问题以及行政机关执法中采用罚款的方式不能填平损失等问题,进而说明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提起自然资源公益诉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部分分析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提起自然资源公益诉讼的可行性,在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时国家作为所有权人有权提起公益诉讼,但是国家是一个政治概念,难以提起诉讼,并且在2018年国家进行了大部制的改革,建立了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自然资源所有权,由自然资源部为代表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行使自然资源损害的索赔权具有正当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存在少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提起自然资源公益诉讼的案例,有效保护了自然资源,这为建立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提起自然资源公益诉讼提供了实践经验,也体现了司法实践对制度构建的呼吁。第四部分为制度构建,首先明确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范围,仅仅靠中央自然资源部进行自然资源保护又出现鞭长莫及的情况,故而需要明确各级政府和地方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职权。其次,在各个单行法中完善对自然资源本身损害的民事赔偿责任的规定。再者,建立自然资源公益诉讼的诉前磋商制度,加速自然资源的修复进程,并且参考海洋自然资源赔偿范围的规定,明确自然资源公益诉讼的赔偿范围。最后确定自然资源公益诉讼的各个主体的起诉顺位,让自然资源的救济更有秩序。
其他文献
本篇论文主要从巴蜀与两京间区域交通的概况、巴蜀—襄洛线诗歌书写的情感特质及沿途诗人行止考略、峡江水道诗性地理空间的动态考察、唐人峡江记忆的生成与深化、巴蜀—襄洛线的唐宋变迁五个角度来展开论述,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详细梳理巴蜀与两京间区域交通的基本情况,从唐人出入巴蜀“西入东出”现象切入,分析唐人出入巴蜀时对路线的选择及其原因。结合相关唐人别集、总集、地理志和今人研究著作,明确该区域内形成的以长
学位
小说《第七天》自问世起便因其内容涉及到许多社会和现实问题而备受争议,亡灵叙事及小说内容的荒谬性也受到了读者的热议。小说出版后不久,法国媒体就刊文介绍了这部小说。余华的小说在法国的受欢迎程度是显而易见的。目前,针对这部小说的译本研究还很少,而小说的法译本研究更是屈指可数。因此,该小说法译本现有的研究视角少而单一。因此,我们对《第七天》这部小说的法译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在对余华及其小说现有的研究基础上,
学位
社会学视角作为一个研究翻译现象的新视角,自上世纪末以来受到翻译界学者的高度关注,如今已发展成社会翻译学视角。该视角认为翻译实践本质上是社会实践,此外,该视角关注社会因素对翻译实践及翻译产品的影响。罗慕士翻译的《三国演义》全译本整体上呈现出两大翻译特点:充分性和可接受性。该翻译活动由外文出版社主动发起,其社会属性极其明显。译本呈现出的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也是该活动涉及的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综观
学位
本文以尼撒的格列高利(Gregory of Nyssa,约335~395年)的作品《驳欧诺米》(Contra Eunomium)为根据,探究他因维护三位一体正统教义而发展出的独特的否定神学思想。格列高利的护教意图在于通过确立上帝对人类思想的绝对超越性从而消解人类思想界定上帝本质的可能。格列高利否定神学的核心是反思人类知识,通过分析人类的知识对象、知识过程以及知识的一般特点。格列高利向我们表明,上帝
学位
苏赫拉瓦迪是中世纪思辨苏非的早期代表人物和伊斯兰哲学光照学派的创始人。作为一名12世纪的伊斯兰学者,他创立的光照学派传统经久不衰,在伊斯兰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本文将从苏赫拉瓦迪的光照问题入手,探究其光照思想的渊源、主要内容以及影响。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对国内外苏赫拉瓦迪光照思想的相关文献进行简单梳理。第一章:介绍苏赫拉瓦迪的生平、时代背景,思想渊源及其重要作品。苏赫拉瓦迪光照思想的产
学位
佛教的旨归是超现实的信仰追求,但作为社会实体其发展离不开物质基础的保证。寺院经济是影响佛教发展的重要部分,只有弄清影响寺院经济各种因素,才能对佛教的发展有着更直观的认识。纵观历史,汉传佛教的兴衰也与寺院经济的发展状况密不可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佛教的发展在新时期也面临商业化、过度世俗化等问题。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如何在保持佛教精神的同时让当代汉传佛教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制度,形成汉传佛教
学位
苏轼和黄庭坚同为我国宋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世称“苏黄”,是宋“尚意”书风的扛大旗者,又都与巴蜀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苏轼,四川眉山人;黄庭坚,绍圣元年因简牍得罪,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元符元年为避亲嫌,又迁移至戎州,靖国元年蒙赦东归,在巴蜀谪居六年之久。苏轼与黄庭坚乃是师友关系,元祐年间同在京中任职,交游唱酬频繁,黄庭坚拜入苏轼门下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从苏轼学习书法,黄庭坚书法在一定程度
学位
彭际清是清代著名的居士,他的思想经历了从儒家到道教再到佛教的转变。他最终选择成为一名佛教居士,开始了其弘法利生的生涯。他编撰理论性著作,调节儒佛矛盾以劝诫精英阶层,又编著教化类著述以劝导大众阶层。彭际清还致力于慈善事业,注重周济贫困孤寡,并从事刻经、饭僧、放生等善行。他解行并重,对于清代居士佛教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佛教进一步渗透民间,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佛教中来。在这种情况下,彭际清编
学位
现有的语言和移民相关的研究主要关注西欧和英语国家。迄今为止,我们对语言如何塑造外国移民在新兴移民目的地(如中国)的生活轨迹了解甚微。鉴于中国在国际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显著成效,中国在扩大面向周边邻国的门户时,也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外籍劳工越过边境,来到中国边境省份寻求跨国财富。在中国西南部地区,与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的云南更是如此。本研究定位于中缅最大的边境城镇瑞丽,这里有超过10万
学位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外交方面,国家对非通用语人才的需求都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非通用语教师作为非通用语人才储备和培育的主要力量,其专业身份认同会影响非通用语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学术界对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较为广泛,但是对非通用语教师的身份认同,尤其是专业身份认同缺乏应有的关注。事实上,非通用语新手教师在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专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