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lN涂层刀具刀-屑接触热阻及其对切削温度的影响规律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xw1983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刀具切削温度过高导致刀具切削性能下降,引发刀发生热变形,加速刀具磨损,降低加工表面质量和精度,增加加工成本,降低加工效率。刀具前刀面与切屑之间的接触热阻影响刀-屑之间的热传导行为,对切削热在刀具、切屑等区域的分配起到重要作用。TiAlN、CrAlN、TiAlCrN、CrAlSiN等刀具涂层可改变刀-屑接触特征,改变刀-屑接触热阻,进而对刀具切削温度产生影响。本文以TiAlN涂层刀具在金属切削过程中形成的刀-屑接触热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刀具前刀面和切屑的非完全接触以及TiAlN涂层表面生成的Al2O3氧化层对刀-屑接触热阻的影响,分别揭示非完全接触导致的刀-屑接触热阻和氧化层导致的刀-屑接触热阻的形成机理并建立非完全接触-氧化层接触热阻解析模型并对刀-屑接触热阻计算求解。根据热传导实验模拟切削热在刀-屑接触面处的传导过程,通过分析接触面之间的温度差以及热流密度计算接触热阻,从而验证所建立解析模型的正确性并根据解析模型对切削温度进行预测。对比TiAlN涂层、TiN涂层刀具和未涂层硬质合金刀具相同切削条件下形成的刀-屑接触热阻,分析刀-屑接触热阻对切屑切削温度和刀具切削温度的影响,阐述涂层表面生成的Al2O3氧化层对刀具磨损规律的影响,并基于对不同切削速度下刀-屑接触热阻的分析,优化切削速度以达到延长刀具寿命的目的。首先,利用TiAlN涂层刀具对H13淬硬钢进行直角切削实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切削实验前和切削实验后刀具前刀面的表面形貌,阐述切削初始阶段和切削稳定阶段刀-屑非完全接触热阻的形成机理,基于对以往学者建立的接触热阻解析模型优缺点的分析建立刀-屑非完全接触热阻解析模型。根据切削实验测得的切削力、刀-屑接触面积、刀具前刀面和切屑底面形貌特征等参数结合所建立解析模型对刀-屑非完全接触热阻进行求解。通过对比不同切削速度和不同工件材料对应的刀-屑非完全接触热阻,分析解析模型参数对刀-屑非完全接触热阻的影响。其次,根据高温氧化实验研究TiAlN涂层发生氧化反应的条件和氧化产物,并分析氧化层对TiAlN涂层导热系数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观察切削后的刀具前刀面形貌特征和元素分布,分析刀-屑接触区涂层断面的形貌和元素含量,揭示TiAlN涂层表面生成的Al2O3氧化层导致的刀-屑接触热阻的形成机理。基于对氧化层导致的刀-屑接触热阻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Al2O3氧化层导致的刀-屑接触热阻解析模型。根据测量、分析得到的Al2O3氧化层的厚度和导热系数对氧化层导致的刀-屑接触热阻计算求解。通过对比不同工件材料和不同Al含量的TiAlN涂层刀具对应的刀-屑接触热阻,分析工件材料和刀具涂层对氧化层导致的刀-屑接触热阻的影响。然后,分析非完全接触导致的刀-屑接触热阻和Al2O3氧化层导致的刀-屑接触热阻之间的关系,结合对刀-屑接触热阻等效电路的分析可知TiAlN涂层刀具刀-屑接触热阻为两部分接触热阻的和并建立非完全接触-氧化层接触热阻解析模型。根据热传导实验模拟切削热由切屑传导入刀具的过程。通过测量、分析热源温度和刀具基体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以及热源热流密度计算接触热阻值,验证所建立非完全接触-氧化层解析模型的正确性。利用非完全接触-氧化层接触热阻解析模型对切削温度进行预测。将根据所建立模型得到的刀-屑接触热阻与根据Umbrello模型得到的接触热阻进行对比,利用两个模型得到的刀-屑接触热阻进行有限元仿真,对比有限元仿真实验得到的切削温度、剪切角、刀-屑接触长度等参数与切削实验测得的结果,阐明利用所建立非完全接触-氧化层模型可更准确地预测切削温度。最后,通过刀-屑接触热阻形成机理和数值计算两个方面对比TiAlN涂层、TiN涂层刀具和未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切削H13淬硬钢时刀-屑接触热阻的不同,发现TiAlN涂层刀具对应的刀-屑接触热阻远大于TiN涂层刀具和未涂层刀具对应的刀-屑接触热阻。利用三种刀具在相同切削条件下加工H13淬硬钢,分析刀-屑接触热阻对切屑切削温度、刀具基体切削温度的影响,讨论TiAlN涂层表面生成Al2O3氧化层对涂层刀具磨损规律的影响。分析不同切削速度下的TiAlN涂层刀具寿命,并结合对不同切削速度下刀-屑接触热阻的分析,阐述了如何基于刀-屑接触热阻的分析优化切削速度,延长刀具寿命。
其他文献
发达国家50岁以上人群里,每年患有不同类型骨骼疾病的人数逐步增多,社会人口逐渐呈现老龄化的趋势,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关节损伤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人工植入体的需求日益增多。近等原子比的NiTi合金因其优异的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良好的机械性能、较好的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在医疗植入领域得以广泛应用。本文以Ni50.8at%Ti形状记忆合金为研究对象,提出铣削-电化学抛光加工工艺,揭示铣削加工表面完整性的影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大规模基因表达数据的积累速度越来越快。如何借助数学方法从海量的表达数据中挖掘有效信息成为了一个极大的挑战。表达数据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就是基因表达的相关关系。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对未知基因的功能注释,理解基因间的调控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复杂疾病的机制。这对发现癌症亚型、预测致病基因、药物筛选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不同于一般的数据,基因表达数据中参与同一调控机制的基因只会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共享模式,其利用虚拟资源管理和分布式计算等技术管理计算资源,并以在线和按需的方式向用户提供计算服务。根据提供服务类型的不同,云计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服务,分别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I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PaaS)和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Saa
近似近邻检索在科研和实践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互联网和日常生活中多媒体数据的爆发式增长,针对给定的查询样本,在可接受的时间和存储消耗下从如此大规模的数据集中检索其确切的最近邻逐渐变得难以实现。因此,研究者们开始转向近似近邻检索的思想,试图在检索精度和效率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基于哈希技术的检索方法也因其快速的检索速度和较低的存储消耗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现在利用语义标签
1.研究背景肾细胞癌占所有癌症比例的2%至3%,大约30%的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出现转移,其余经过手术切除的患者有30%到40%会在随访过程中出现转移。肾透明细胞癌是肾细胞癌最常见类型,约占肾癌总数的75%。近年来,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大大改善了转移性肾细胞癌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已成为转移性肾癌的一线治疗策略。苹果酸舒尼替尼是一种用于治疗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类起源、基因表达谱和预后均具有高度异质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发病率约占NHL的1/3。目前,R-CHOP(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仍是各类DLBCL亚型的标准治疗方案。尽管接受R-CHOP方案治疗的DLBCL患者5年总
目的本研究拟阐明微小RNA-494(microRNA-494,miR-494)、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1,RIPK1)表达水平与癫痫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关系,并证明miR-494通过靶向下调RIPK1的表达,抑制NF-κ B信号通路的活性,促进神经元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延缓癫痫(Epilepsy,Ep)进展,进而对癫痫海马神经元损伤发挥保
研究背景脑卒中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危害性大,导致患者的残疾甚至死亡,其发病机制复杂,造成神经细胞的死亡,导致脑损伤。患者的恢复情况取决于缺血时间,病灶的位置及大小和缺血诱发的内源性保护程度。血流灌注减少后,氧和糖的供应均出现不足,可导致脑细胞损伤,引起过氧化、离子失衡、炎性反应、神经毒性和凋亡等多个病理过程,从而致使脑细胞死亡。氧或糖的供需失代偿是导致脑缺血损伤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上最
研究背景消化内镜是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内镜操作常常令患者感到焦虑、疼痛、咳嗽等不适,有些患者甚至不能配合完成操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舒适化医疗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镇静下完成内镜检查及治疗。镇静技术的应用使一些复杂的消化内镜操作得以完成,促进了内镜下治疗的发展。丙泊酚是一种短效的镇静催眠药物,因其起效迅速,半衰期短,被广泛应用于胃肠镜镇静。但大剂量丙泊酚
研究背景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同时也是导致肾脏发生损伤的重要原因。高血压肾病(Hypertensive Renal Disease,HRD)是由原发性高血压导致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是内科常见疾病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高血压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增多、良性肾小球硬化、肾脏间质纤维化以及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及间质的纤维化、炎症和免疫激活是导致HRD持续进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