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控制下交付作为特殊的侦查手段,对于打击毒品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在2012年修订了《刑事诉讼法》并在内容中对控制下交付予以规定,明确了其法律地位。另外,刑诉法还规定了通过控制下交付侦查得到的证据经过认定可以证明案件事实,切实保障了公安机关打击毒品犯罪的工作,也使得这项侦查手段不再处于隐晦不明的状态。但是,《刑事诉讼法》对控制下交付的相关内容只有寥寥几十字,这样的粗疏规定显然无法满足侦查实践中侦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控制下交付作为特殊的侦查手段,对于打击毒品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在2012年修订了《刑事诉讼法》并在内容中对控制下交付予以规定,明确了其法律地位。另外,刑诉法还规定了通过控制下交付侦查得到的证据经过认定可以证明案件事实,切实保障了公安机关打击毒品犯罪的工作,也使得这项侦查手段不再处于隐晦不明的状态。但是,《刑事诉讼法》对控制下交付的相关内容只有寥寥几十字,这样的粗疏规定显然无法满足侦查实践中侦查毒品犯罪的需要,如何对控制下交付侦查制度有效规制成为了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然而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多以《刑事诉讼法》中有关控制下交付的原则性规定为依据,从理论上提出规范和解决的方法,往往缺少侦查实践的考察。因此笔者以毒品犯罪为视角,对控制下交付侦查所获取的证据问题为对象,在梳理出目前毒品犯罪控制下交付的证据问题后,通过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进而基于证据如何合法有效打击毒品犯罪的目的而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从而保障侦查人员更好的打击毒品犯罪案件。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约三万六千字。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是分析毒品犯罪控制下交付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是毒品犯罪控制下交付的相关概述。一方面,在分析我国控制下交付的概念以及类型的基础上阐释其具有的法律属性和对抗博弈属性,其作为一项特殊侦查手段在打击毒品犯罪中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另一方面,分析了我国毒品犯罪的现状、涉及证据类型及具有的特点,引出了对毒品犯罪控制下交付侦查中产生的证据问题的思考。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我国毒品犯罪控制下交付所获证据的问题进行归纳。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侦查启动程序规范模糊可能会导致获取的证据在起诉审判阶段被排除,增加了证据的风险性;第二,取证环节的失范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毒品的称量扣押环节不规范、无害化替换操作随意性强、诱惑侦查的取证合法性存疑以及电子取证困难这四方面;第三,庭审阶段对证据审查质证困难。侦查机关获取的证据在庭审阶段的审查质证难点主要体现在对证据材料的真实性认定困难、实现庭外核实有效性难和侦查人员出庭作证难。第四部分主要是针对目前毒品犯罪控制下交付的证据问题进行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有三方面的因素:第一,现有法律及相关规定作用有限。我国并未在法律层面细化规定控制下交付侦查程序,地方上侦查机关制定的相关规定呈现多而杂的特点,这些不仅导致控制下交付侦查启动的模糊,还影响后续的侦查取证;第二,毒品犯罪特殊性阻碍侦查实施。毒品犯罪信息来源的有限性、网络毒品犯罪的冲击、毒品犯罪分子不断提高的反侦查能力都影响着侦查行为的有效实施,从而使得侦查机关获取的证据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第三,证据裁判原则提高了侦查取证标准。一方面,侦查人员难以适应证据裁判原则对证据认定的高要求,使得侦查人员在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认定上存在困难;另一方面,侦查中心主义的惯性思维与证据裁判原则的冲突不可避免的导致相关证据材料问题的出现。第五部分是对我国毒品犯罪控制下交付侦查的证据问题提出一些完善建议:第一,细化控制下交付侦查启动程序。从明确启动原则、严格批准主体和发挥外部监督对启动程序进行规制;第二,完善控制下交付侦查取证规则。具体来说可以从提高侦查人员证据意识、确定无害化替换原则、明确界定诱惑侦查的合法性等方面予以规范;第三,切实推进庭审阶段审查质证实质化。完善对策包括强化侦查取证的客观真实性,完善庭外核实以及积极推进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等。
其他文献
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订立的预售合同效力,理论界多对《商品房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2条规定的合理性提出质疑。虽然司法实践整体上依旧坚持“无证即无效”观点,但也出现放宽效力评价标准的倾向,允许特殊情况下认定未取得预售许可证的预售合同有效。违反预售许可规范的合同效力判断路径,应实现将违反强制性规定与违反公序良俗作“一元化”把握,通过规范目的的发现及利益衡量的办法最终确定违法合同的效力。采用“一元论”进行
由于大数据信息的改革使其和人类的各种各样的活动进行了贯通,产生了交集,使数据库日益庞大。根据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全球数据总量正以年均增长率50%的速度迅猛增长。大数据的主要特点有数据库的涵盖面大,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对于各方面的应用具有较大的意义,大数据的应用给现代生活工作带来了改变和对世界的认识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即随着大数据应用技术深入发展和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可以把人类所处世界尽可能以数据化方式全
互联网给公民创造了宽松、自由的言论环境,各种电子设备的应用使网络信息平台成为言论是非的集散地。不仅如此,网络信息平台也成了市场经营者参与竞争的重要阵地。而传统意义上的商业诋毁更是在网络信息平台上改头换面、“推陈出新”,成为网络平台不正当竞争的主要方式。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传统商业诋毁的认定思路和标准存在问题,亟需进行理论探讨和制度完善。笔者基于“今日头条”诉“百度”商业诋毁案这一典型案例,结合反
依据我国《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十七条有关股东除名制度的相关规定,股东除名制度是指当特定股东的行为使公司或其他股东不能容忍,公司股东会有权依据章程或法定的除名事项作出除名决议,以结束公司与该股东之间法律关系的一项制度。如此严厉的法律措施本应设置诸多的法律限制,并对该制度的适用在法律上予以明确规定,以防止因该制度的滥用造成对除名股东的侵害。然而,我国有关股东除名制度的法律规定却存在诸多的问题,亟需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并为鼓励企业捐赠设定了税收优惠政策即税前扣除制度。在实践中,每当遭遇诸如新冠疫情、汶川地震等重大灾害都会掀起捐赠热潮,许多企业慷慨解囊,与灾区人民一起共克时艰。按照所捐资产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公益捐赠分为货币性资产捐赠与非货币性资产捐赠两大类。两者最大的差别即在于价值的确定性不同,非货币性资产价值随市场等因素而波动具有不确定性
税收核定制度的实施,不仅可以减少国家税款流失,而且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税负公平。税务机关通过行使裁量权来完成征税活动,但是由于我国税收大环境并不良好,税法对裁量权的控制立法不够明细,缺乏权力行使监督机制等原因,导致实践中税务机关行使裁量权出现不当的行为,引发出很多值得关注的争议。本文通过对相关案例和法律规定的分析研究,发现税收核定裁量权的法律控制确实存在问题,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对税收核定
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烈,出口贸易在一国的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我国政府为鼓励出口,先后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出口贸易的出口信贷政策,我国出口信贷从服务领域到放贷总额上都有快速的发展。为了更好地研究出口信贷对我国贸易出口的影响,首先本文对我国出口信贷和贸易出口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出口信贷和贸易出口两者发展状态良好,并且出口信贷额和贸易出口总额的变动趋势几乎一致。基于此,本文在搜集整理前人文献
股权代持,顾名思义,是指在协议下,一方为另一方代持股权的现象。通常情况下,被代持方被称为实际出资人,股权代持人被称为名义股东。在我国,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之间法律关系的性质,股权代持下谁是真正的股东主体,这些问题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学界观点百家争鸣,实践中各地法院亦有完全不同的裁判,这为维护司法公正和商事活动的高效安全运行带来了阻碍。通过检索并归纳股权代持案件的争议点可以发现,股权代持引发的法律
本文是一篇翻译报告,选取的翻译原文是作者完成的一个翻译项目。该项目将伦纳德·杰森-劳埃德所著《警务和警察权导论》第七章从英文翻译成中文。源语言文本是关于警务和法律的典型学术著作,在风格上是正式和严谨的,涉及大量与警务和法律有关的技术术语以及长而复杂的句子,所有这些都给作者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并完成翻译项目,作者选择了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作为翻译报告的理论基础,并力求
购买价金担保权是我国《民法典》新增的具有超级优先效力的担保权,其担保的主债权是购买物的价款。本文通过对《民法典》第416条中规定的购买价金担保权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和比较法解释,对我国购买价金担保权的设立要件、存续和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优先效力及其限制、与其他购买价款融资交易的并存问题作出思考,为将来我国司法实务中可能出现的关于购买价金担保权的纠纷解决提供思路。本文共分为以下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