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测服用糖皮质激素的结缔组织病患者骨磷代谢相关指标及骨密度变化,研究阿仑膦酸钠联合活性钙在改善患者骨密度中的疗效以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门诊或住院诊治的结缔组织病患者共9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3例我院首次就诊时未服用过糖皮质激素,60例患者我院首次就诊时已服用过糖皮质激素。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腰椎骨密度、股骨骨密度、骨磷代谢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Ostase)、25羟基维生素D3)。如腰椎骨密度或股骨骨密度T值小于-1.0,则认为腰椎骨密度或股骨骨密度异常。采用SPSS16.0软件对其进行如下统计分析。93例患者中,有33例患者曾行25羟基维生素D3检测。其中24例腰椎骨密度正常、9例腰椎骨密度异常,比较两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差异(T检验);25例股骨骨密度正常、8例股骨骨密度异常,比较两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差异(T检验);15例首次就诊时未使用糖皮质激素、18例首次就诊时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比较两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差异(T检验)93例患者中,28例曾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检查。其中21例腰椎骨密度正常、7例腰椎骨密度异常,比较两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Ostase)的水平差异(T检验);20例股骨骨密度正常、8例股骨骨密度异常,比较两者血中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Ostase)的水平差异(T检验);13例首次就诊时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15例首次就诊时已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比较两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Ostase)水平差异(行T检验)。统计分析腰椎、股骨骨密度与年龄相关性。93例患者均曾行腰椎骨密度检查,根据首次就诊时是否服用糖皮质激素将患者分为2组:(1)33例首次就诊时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的结缔组织病患者;(2)60例服用糖皮质激素的结缔组织病患者。分别根据患者年龄进行分层,分析腰椎骨密度与年龄关系。65例曾行股骨骨密度检查,根据首次就诊时是否服用糖皮质激素将患者分为2组:(1)27例首次就诊时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的结缔组织病患者;(2)38例服用糖皮质激素的结缔组织病患者。分别根据患者年龄进行分层,分析股骨骨密度与年龄关系。93例患者中,54例患者在病程中从未使用阿仑膦酸钠或骨化三醇,包括24例首次就诊时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与30例首次就诊时已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统计分析两者腰椎骨密度差异(T检验)。上述54例患者中,41例患者曾行股骨骨密度测量,其中21例患者首次就诊时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20例患者首次就诊时已使用糖皮质激素,统计分析两者股骨骨密度差异(T检验)。93例患者中,17例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并口服阿仑膦酸盐、碳酸钙D3片对骨质疏松进行预防及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差异(自身对照,T检验)。结果:93例患者中,腰椎骨密度异常43例,股骨骨密度异常14例。33例曾测25羟基维生素D3,正常范围24例,异常9例。28例曾测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正常范围21例,异常7例。上述患者中,33例曾测25羟基维生素D3。其中,24例腰椎骨密度正常,9例腰椎骨密度异常,比较两者25羟基维生素D3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检验,p>0.5);25例股骨骨密度正常,8例股骨骨密度异常,比较两者25羟基维生素D3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检验p>0.5);15例首次就诊时未使用糖皮质激素,18例首次就诊时已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比较两者25羟基维生素D3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检验,p>0.5)。28例曾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检查。其中,21例腰椎骨密度正常,7例腰椎骨密度异常,比较两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检验,p>0.5);20例股骨骨密度正常,8例股骨骨密度异常,比较两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检验,p>0.5);13例患者首次就诊时未使用糖皮质激素,15例首次就诊时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比较两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检验,p>0.5)。93例患者中,均曾行腰椎骨密度检测,分析腰椎骨密度与年龄关系。首次就诊时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患者共33例,分析其腰椎骨密度与年龄的关系:40岁以前逐渐上升,41-50岁腰椎骨密度比较高,50岁以后逐渐下降,因60岁以上样本量少,个别老年人骨密度增高,明显影响结果。首次就诊时曾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患者共60例,分析其腰椎骨密度与年龄关系:20-30岁逐渐上升,31-40岁腰椎骨密度比较高,40岁以后逐渐下降。上述患者中,曾经行股骨骨密度检测的患者共65例,分析股骨骨密度与年龄相关性。首次就诊时尚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共27例,分析其股骨骨密度与年龄关系:20-40岁逐渐上升,41-50岁的患者股骨骨密度较高,50岁以后下降,但60岁以上样本量少,个别骨密度增高,导致平均值增高明显。首次就诊时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共38例,分析股骨骨密度与年龄关系:20~30岁逐渐上升,31~40岁的患者股骨骨密度较高,40岁以后下降。93例中,54例从未使用阿仑膦酸钠或骨化三醇。上述54例曾行腰椎骨密度检测的患者中,首次就诊时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的患者30例,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的患者24例,前者腰椎骨密度明显低于后者(T检验,P<0.05)。41例曾行股骨骨密度检测的患者中,21例首次就诊时未使用糖皮质激素,20例首次就诊时已使用糖皮质激素,两者股骨骨密度无明显差异(T检验,P>0.05)。93例中,17例患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并口服阿仑膦酸盐、碳酸钙D3片对骨质疏松进行预防及治疗。比较使用阿仑膦酸钠前后腰椎骨密度差异,使用阿仑膦酸盐、碳酸钙D3片后,腰椎骨密度较前明显增高(T检验,P<0.05)。讨论与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腰椎骨密度正常与腰椎骨密度异常患者血中25羟基维生素D3与Ostase水平均无明显差异,股骨骨密度正常与股骨骨密度异常患者血中的25羟基维生素D3与Ostase水平均无明显差异,考虑骨代谢指标变化明显早于骨密度的变化相关,腰椎及股骨骨密度正常组可能骨磷代谢指标已经发生变化。使用糖皮质激素前后,25羟基维生素D3与Ostase皆无明显差异,系药物影响所致。使用糖皮质激素后,患者一直补钙补维生素D治疗,导致糖皮质激素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明显减弱。年龄对腰椎及股骨骨密度有一定的影响,超过40岁后,无论有无使用糖皮质激素,腰椎及股骨骨密度都开始下降,予补钙补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非常重要。从未使用过阿仑膦酸钠及骨化三醇的的患者中,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腰椎骨密度较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患者明显下降,说明糖皮质激素可导致腰椎骨量减少,而补钙补维生素D不能完全逆转这一过程。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与已使用糖皮质激素股骨骨密度无明显差异,说明糖皮质激素对股骨骨量的减少作用不明显,或者补钙补维生素D对股骨的作用较好。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并且使用阿仑膦酸盐、碳酸钙D3片对骨质疏松进行预防及治疗的患者,服药后腰椎骨密度较前增高。提示阿仑膦酸钠对治疗骨质疏松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