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MHD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类型分析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狭窄类型,分析性别、年龄、透析龄及原发病等临床资料与狭窄类型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3年-2019年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250例,按动静脉内瘘临床狭窄类型分为单纯I型狭窄、单纯II型狭窄、Ⅰ合并Ⅱ型狭窄和单纯Ⅲ型狭窄。对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和动静脉内瘘类型等临床资料与内瘘狭窄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纳入Ⅰ合并Ⅱ型狭窄患者100例(40%),I型狭窄患者97例(38.8%),Ⅱ型狭窄患者48例(19.2%),Ⅲ型狭窄患者5例(2%)。四组间性别、年龄及原发病无统计学差异(P>0.05);
Ⅰ型狭窄患者透析龄为12(43)月,Ⅱ型狭窄患者为24(36)月,Ⅰ合并Ⅱ型狭窄患者为30(51)月,Ⅲ型狭窄患者为72(90)月。四组间透析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Ⅰ型与Ⅰ合并Ⅱ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桡动脉-头静脉内瘘240例,其中Ⅰ型狭窄93例(38.8%),Ⅱ型狭窄48例(20%),Ⅰ合并Ⅱ型狭窄97例(40.4%),Ⅲ型狭窄2例(0.8%);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7例,其中Ⅰ型狭窄4例(57%),Ⅰ合并Ⅱ型狭窄3例(43%);肱动脉-头静脉内瘘3例,均为Ⅲ型狭窄;四组间不同类型动静脉内瘘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Ⅰ型狭窄与Ⅲ型狭窄、Ⅱ型狭窄与Ⅲ型狭窄、Ⅰ合并Ⅱ型狭窄与Ⅲ型狭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动静脉内瘘狭窄类型以Ⅰ合并Ⅱ型最多见,其次为Ⅰ型;随着透析龄越长,越易形成I合并Ⅱ型狭窄;单纯I型狭窄透析龄最短,需要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从而延长血管通路寿命;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易形成I型及Ⅰ合并Ⅱ型狭窄,肱动脉-头静脉内瘘易形成Ⅲ型狭窄。
第二部分:不同手术方式治疗Ⅰ合并Ⅱ型内瘘狭窄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MHD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I合并II型狭窄的手术效果、长期通畅率及经济效益等,为此类狭窄患者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方法:纳入2018年-2019年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动静脉内瘘Ⅰ合并Ⅱ型狭窄患者40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组14例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联合开放手术,B组18例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TA,C组8例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PTA。从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血管内径及肱动脉血流量变化、长期通畅率、手术费用等方面对三组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三组术前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原发病及内瘘使用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一次手术成功率A组为100%,B组为72%,C组为50%,三组手术成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三组术后血管内径较术前有显著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血管内径A组大于其余两组,其中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三组术后肱动脉血流量达标率为100%,较术前有显著提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肱动脉血流量A组大于其余两组,其中A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手术费用A组为7804.57±424.17元,B组为6834.15±681.58元,C组为8231.00±1845.68元,三组手术费用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组与B组、C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三组术后3月、6月及12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A组78.6%、69.8%、55.9%;B组76.9%、51.9%、51.9%;C组75%、37.5%、37.5%。A组生存曲线较B组及C组平缓,具有较长生存期,三组生存曲线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PTA联合开放手术治疗I合并II型狭窄在长期通畅率、术后血管内径及肱动脉血流量的改善有其优势,但在节约血管资源方面比超声及DSA引导下PTA差,手术费用较超声引导下PTA高。目前的结果表明,PTA联合开放手术在Ⅰ合并Ⅱ型狭窄的治疗中有其应用价值。
第一部分:MHD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类型分析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狭窄类型,分析性别、年龄、透析龄及原发病等临床资料与狭窄类型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3年-2019年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250例,按动静脉内瘘临床狭窄类型分为单纯I型狭窄、单纯II型狭窄、Ⅰ合并Ⅱ型狭窄和单纯Ⅲ型狭窄。对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和动静脉内瘘类型等临床资料与内瘘狭窄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纳入Ⅰ合并Ⅱ型狭窄患者100例(40%),I型狭窄患者97例(38.8%),Ⅱ型狭窄患者48例(19.2%),Ⅲ型狭窄患者5例(2%)。四组间性别、年龄及原发病无统计学差异(P>0.05);
Ⅰ型狭窄患者透析龄为12(43)月,Ⅱ型狭窄患者为24(36)月,Ⅰ合并Ⅱ型狭窄患者为30(51)月,Ⅲ型狭窄患者为72(90)月。四组间透析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Ⅰ型与Ⅰ合并Ⅱ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桡动脉-头静脉内瘘240例,其中Ⅰ型狭窄93例(38.8%),Ⅱ型狭窄48例(20%),Ⅰ合并Ⅱ型狭窄97例(40.4%),Ⅲ型狭窄2例(0.8%);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7例,其中Ⅰ型狭窄4例(57%),Ⅰ合并Ⅱ型狭窄3例(43%);肱动脉-头静脉内瘘3例,均为Ⅲ型狭窄;四组间不同类型动静脉内瘘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Ⅰ型狭窄与Ⅲ型狭窄、Ⅱ型狭窄与Ⅲ型狭窄、Ⅰ合并Ⅱ型狭窄与Ⅲ型狭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动静脉内瘘狭窄类型以Ⅰ合并Ⅱ型最多见,其次为Ⅰ型;随着透析龄越长,越易形成I合并Ⅱ型狭窄;单纯I型狭窄透析龄最短,需要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从而延长血管通路寿命;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易形成I型及Ⅰ合并Ⅱ型狭窄,肱动脉-头静脉内瘘易形成Ⅲ型狭窄。
第二部分:不同手术方式治疗Ⅰ合并Ⅱ型内瘘狭窄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MHD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I合并II型狭窄的手术效果、长期通畅率及经济效益等,为此类狭窄患者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方法:纳入2018年-2019年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动静脉内瘘Ⅰ合并Ⅱ型狭窄患者40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组14例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联合开放手术,B组18例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TA,C组8例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PTA。从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血管内径及肱动脉血流量变化、长期通畅率、手术费用等方面对三组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三组术前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原发病及内瘘使用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一次手术成功率A组为100%,B组为72%,C组为50%,三组手术成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三组术后血管内径较术前有显著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血管内径A组大于其余两组,其中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三组术后肱动脉血流量达标率为100%,较术前有显著提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肱动脉血流量A组大于其余两组,其中A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手术费用A组为7804.57±424.17元,B组为6834.15±681.58元,C组为8231.00±1845.68元,三组手术费用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组与B组、C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三组术后3月、6月及12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A组78.6%、69.8%、55.9%;B组76.9%、51.9%、51.9%;C组75%、37.5%、37.5%。A组生存曲线较B组及C组平缓,具有较长生存期,三组生存曲线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PTA联合开放手术治疗I合并II型狭窄在长期通畅率、术后血管内径及肱动脉血流量的改善有其优势,但在节约血管资源方面比超声及DSA引导下PTA差,手术费用较超声引导下PTA高。目前的结果表明,PTA联合开放手术在Ⅰ合并Ⅱ型狭窄的治疗中有其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