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中国现代化建设为背景,以中部地区小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居民素质问题。城镇的素质教育理念远远发达于农村,人们能够享有更好的教育和文化生活,有利于提高人口综合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口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可以使劳动力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能够胜任劳动复杂程度较高的工作岗位,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获得较高的收入,相应的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充分证明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重视中部地区小城镇居民的素质问题在社会发展中有着重大意义。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也是遍地开花,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转型、随着户籍限制的不断放松,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溢出加快,农业劳动力转向问题突出,这使得中部地区小城镇居民的组成成份发生了变化,也带来了许多复杂的人口问题。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鉴于中部地区小城镇居民的特殊性,本文主要从中部地区城镇居民的素质问题着手分析。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和阻力都来源于人,只有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支撑城镇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只有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门技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实现从农村的低生产率部门向城镇的高生产率部门的有效流动,从而提高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促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章通过对人口素质的定义和小城镇居民的定义,分析中部地区小城镇居民组成成份的特殊性,在这个基础上分析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提高居民素质的必要性,并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为其研究的必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从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居民素质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如:经济、制度建设、教育、认知等方面的措施。通过分析研究从中得到启示,寻求正确的途径提高中部地区小城镇居民的素质,明确提高居民素质对中部地区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意义以及中部地区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意义,从而推动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