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退行性脊柱侧凸为中老年人腰痛、下肢痛、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病在影像学上有较多生理、病理改变,临床治疗上通常以针对症状治疗为主,不一定要求完全矫正侧凸畸形,因此,本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明确责任节段采取相应治疗方案。另一方面,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基本特征,因此,在退行性脊柱侧凸的研究中,对其中医证型的病理基础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借助统计学方法,对退行性脊柱侧凸的中医证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进行综合研究,发掘其内在联系,借以探讨和比较本病的治疗方法,并探寻其证型与影像学改变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从2008.3-2009.3在广州军区总医院脊柱外科及中山市中医院脊柱外科住院的51名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并收集其四诊资料,拍摄腰椎X线正侧位片及MRI检查,所得临床及影像资料输入SPSS13.0数据库,将退行性脊柱侧凸的中医分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各自进行统计分析,获得统计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5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腰痛,且凸侧出现腰痛的概率更高。下肢症状表现为下肢神经根分布区域的疼痛、麻木及乏力等,部分病例有间歇性跛行。顶椎分布以L3多见,MRI检查可见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节段大多位于L3/4、L4/5、L5/S1节段。神经损害一般出现于顶椎水平或以下。通过对不同证型腰椎侧凸患者之间影像学改变(顶椎分布及侧凸、增生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后,显示各证型腰椎侧凸患者X线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例患者当中有49例患者具有不同程度肾虚症状,占本组患者例数的96.078%。结论:1、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凸侧出现腰痛的概率更高。2、退行性脊柱侧凸的神经损害则一般出现于顶椎水平或以下,这对临床手术椎管减压节段可提供参考。3、退行性脊柱侧凸以腰弯最常见,其次为胸腰段弯,未发现有胸弯患者,弯度小,顶椎多在L3、L4,节段短,腰前凸减小,MRI检查可见广泛腰椎间盘及小关节退变,以此有助于区别由特发性脊柱侧凸进展而来的侧凸。4、不同证型腰椎侧凸患者之间影像学改变(顶椎分布及侧凸、增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多有肾虚症状,在治疗时亦予以补益肾之精气,以达到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