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鸡重要传染病之一,包括鸡白痢、鸡伤寒和鸡副伤寒。雏鸡表现精神沉郁、无食欲、腹泻且死亡率极高,对养禽业的危害极大。随着抗菌药物在动物和人类防治中的大量使用,近几十年来沙门氏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在快速的增长,特别是多重耐药沙门氏菌的不断出现,已经成为全球研究学者关注的热点。本研究旨在从双城鸡场、绥化鸡场和香坊鸡场的发病雏鸡及病死雏鸡的直肠处粪便分离鉴定获得13株沙门氏菌,对其进行药敏试验、血清学分型、质粒提取、酶切及消除。在此基础上分析其耐药谱、血清型及质粒图谱之间的关系,并对其耐药基因进行了定位研究。从而为治疗鸡沙门氏菌病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为耐药逆转剂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用常规方法从鸡场的发病雏鸡及病死雏鸡的直肠处粪便分离得到13株沙门氏菌,通过生化鉴定法对分离菌进行了初步鉴定。采用玻片凝集法,用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对分离菌进行了血清型分群,并根据沙门氏菌Inv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对分离菌InvA基因进行了PCR扩增。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13株病原菌属于3个血清群:属于A群的1株(7),B群的2株(3、9),D群的10株(1、2、4、5、6、8、10、11、12、13)。D群是优势血清群,约占77%。13株菌均扩增出了252bp大小的目的片段。根据NCCLS推荐的标准,采州K-B法检测了分离菌对lO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碱裂解法提取13株分离菌的质粒,通过电泳分析了其质粒携带状况,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 Ⅲ对质粒进行酶切,并进行了酶切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达100%;对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复合磺胺的耐约率次之,均在80%以上;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69.2%;对头孢唑啉和氯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3.1%和7.7%:而对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均敏感,敏感率达100%。13株分离菌均检测到了质粒的存在,质粒携带率为100%。来自同一地方的菌株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质粒图谱;米自不同的地方的菌株一般具有不同的质粒图谱。血清型相同的菌株的质粒图谱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血清型不相同的菌株的质粒图谱可以相同或相似,血清型和质粒图谱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期爆发的菌株,质粒图谱相同,但耐药谱不一定相同,说明质粒图谱较耐药谱的稳定性强。用变温-SDS法对携带质粒的菌株进行质粒消除,通过提取质粒电泳米检测质粒消除状况。对质粒消除后的菌株与未消除的菌株进行配对药敏试验,确定其携带质粒所编码的耐药基因。结果表明,13株携带质粒的菌株在交替培养5次后,携带质粒均被完全消除,消除率达100%:质粒消除后菌株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由耐药变为敏感,表明质粒是其耐药基因的主要载体。配对药敏试验表明1号和2号菌株由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有四环素1种,占总耐药基因的10%;3号、4号和7号菌株由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四环素3种,占总耐药基因的30%:5号、8号、9号和11号菌株由质粒介导的耐约基因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四环素4种,占总耐药基因的40%;6号和12号菌株由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复合磺胺和四环素4种,占总耐药基因的40%;110号菌株由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有氨苄西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四环素5种,占总耐药基因的50%;13号菌株由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复合磺胺和四环素5种,占总耐药基因的50%。